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于期逃秦之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于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自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官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睢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甯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故意合则胡、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

诗句:

  1.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2. 故樊于期逃秦之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
  3. 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自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
  4. 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5. 故女无美恶,入官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睢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6. 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
  7. 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甯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翻译:

诗句释义:

  1.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之间如果能够真诚相对、相互理解,即使年龄相差很大,也能像刚结交时那样亲密无间。这是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对方,才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信任。
  2. “故樊于期逃秦之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 樊于期和王奢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樊于期为了帮助荆轲完成刺杀秦王的任务,不惜将自己的首级献给秦王;而王奢则为了保护魏国的利益,不惜在战场上牺牲自己,保全了国家的利益。
  3. “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自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 这里的“苏秦”是指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苏秦,他曾经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其中包括欺骗他人来达到目的。而“魏取中山”则是指魏国将领自圭在战争中取得的胜利,这些胜利都是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取得的,因此被看作是对他人的不诚信行为。
  4. “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这里的“必然之画”是指他们的行为都是出于一种必然性的决定,而不是出于个人的利益考虑。而“挟孤独之交”则是指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友情,没有任何其他利益上的考虑。
  5. “故女无美恶,入官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只要进入官场或者朝廷,就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嫉妒和攻击。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不会对他人的成就或能力给予肯定或尊重。
  6. “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睢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 这里的“司马喜”是指春秋时期晋国的名将赵简子(赵鞅)的儿子赵鞅,他在年轻时因腿伤而失去了一只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最终,他成为了赵国的丞相(即后来的赵括)。而“范睢”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曾在魏国遭受过屈辱的经历,但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成为了秦国的宰相(即后来的范雎)。
  7. “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这里的“必然之画”是指他们的行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的结果,而不是一时冲动或盲目行动。而“孤独之交”则是指他们之间的友情是非常纯粹和深厚的,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其他的私人利益或感情纠葛。
  8. “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 这里的“申徒狄”是指战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和刺客,他为了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和信念,不惜选择了一条充满危险的道路,跳入雍河中殉情。而“徐衍”则是指战国时期的另一位音乐家和刺客,他为了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和信念,同样选择了一条充满危险的道路。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家和勇士都不应该因为外界的压力或诱惑而改变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9. “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甯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这里的“百里奚”是指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在街头乞讨谋生。而他之所以能够得到重用,是因为缪公看到了他的内在价值和潜力。而“甯戚”则是齐国的一位音乐家和商人,他曾在牛车上唱歌谋生。而桓公之所以能够重用他,也是因为他的智慧和才能得到了认可。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和晋升的机会,不仅要依靠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还要善于把握机遇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被周围的舆论所干扰或误导。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赏析:

本诗选段出自《汉书·贾邹枚路传》,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和对其行为的评价,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特点。首先,文章开头引用了一句古话“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的重要性。接着,作者列举了两个历史人物的例子——樊于期和王奢,以及苏秦和魏绛,展示了他们在特定情境下为了实现共同目标所做出的牺牲和努力。这些人物的故事反映了忠诚、勇敢和智慧等品质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此外,文章还涉及到了一些关于人性和社会道德的问题。例如,对于那些不顾个人安危、只为国家利益着想的英雄人物表示赞赏的同时,也对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朋友的人进行了批评。这种批判性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关注和对正义的追求。最后,通过描述一些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作者试图传达出一个道理:真正的友谊、忠诚和智慧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同时,这也提醒读者要时刻保持警惕和清醒的头脑,避免陷入虚假的诱惑和陷阱中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