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阳,齐人也。汉兴,诸侯王皆自治民聘贤。吴王濞招致四方游士,阳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仕吴,皆以文辩著名。久之,吴王以太子事怨望,称疾不朝,阴有邪谋,阳奏书谏。为其事尚隐,恶指斥言,故先引秦为谕,因道胡、越、齐、赵、淮南之难,然后乃致其意。其辞曰:
臣闻秦倚曲台之官,悬衡天下,画地而不犯,兵加胡、越;至其晚节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之据,以叩函谷,咸阳遂危。何则?列郡不相亲,万室不相救也。今胡数涉北河之外,上覆飞鸟,下不见伏菟,斗城不休,救兵不止,死者相随,辇车相属,转粟流输,千里不绝。何则?强赵责于河间,六齐望于惠后,城阳顾于卢博,三淮南之心思坟墓。大王不忧,臣恐救兵之不专,胡马遂进窥于邯郸,越水长沙,还舟青阳。虽使梁并淮阳之兵,下淮东,越广陵,以遏越人之粮,汉亦折西河而下,北守漳水,以辅大国,胡亦益进,越亦益深。此臣之所以大王患也。
邹阳,齐国人。汉朝建立后,诸侯王都自作主张管理百姓,聘请贤人。吴王刘濞招揽四方游士,邹阳和吴国的严忌、枚乘等都为吴国效力,他们都以文辞辩才著名。但时间一长,吴王因太子之事心怀不满,称病不朝,暗藏邪谋,邹阳上书劝谏。由于事情尚在隐晦之中,不愿明目张胆指责,所以先引秦代为例,然后才谈及胡、越、齐、赵、淮南的灾难,最后再陈述自己的意见。他的奏书内容如下:
臣闻秦国倚仗曲台之官,悬挂衡天下,画地而不侵犯,兵加于胡、越;到其晚年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据守函谷关,使咸阳城危如累卵。为什么呢?因为列郡互不相亲,万家相救无望啊!如今匈奴数次渡过北河之外,上覆飞鸟,下不见伏菟;斗城不休,救兵不止,死者相随,辇车相属,千里之间粮草不断输送。为什么呢?强赵国责于河问,六国盼望于惠后,城阳王顾望卢博,三淮南之心思坟墓。大王不忧,臣恐怕救兵之不专,胡马遂进窥于邯郸,过长沙郡,回舟青阳。即使使梁并淮阳之兵,下淮东,越广陵,以遏越人之粮,汉亦折西河而下,北守漳水,以辅大国,匈奴也益进,越人也益深。这是臣之所以担心大王的事情。
赏析:
《汉书·传·贾邹枚路传》是一篇著名的奏书,作者邹阳以直言敢谏著称。文章通过历史事实的叙述来说明“胡”的威胁,从而指出吴王刘濞“不忧”,实际上是在暗示他应有所作为。作者采用层层深入、层层设喻的方法,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读者能更好地领悟其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