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帝居灭绝之中而不自知者何也?天下莫敢告也。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养老之义,亡辅弼之臣,亡进谏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是以道谀偷合苟容,比其德则贤于尧、舜,课其功则贤于汤、武,天下已溃而莫之告也。诗曰:“匪言不能,胡此畏忌,听言则对,谮言则退。”此之谓也。又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天下未尝亡士也,然而文王独言以宁者何也?文王好仁则仁兴,得士而敬之则士用,用之有礼义。故不致其爱敬,则不能尽其心;不能尽其心,则不能尽其力;不能尽其力,则不能成其功。故古之贤君于其臣也,尊其爵禄而亲之;疾则临视之亡数,死则往吊哭之,临其小敛大敛,已棺涂而后为之服锡衰麻绖,而三临其丧;未敛不饮酒食肉,未葬不举乐,当宗庙之祭而死,为之废乐。故古之君人者于其臣也,可谓尽礼矣;服法服,端容貌,正颜色。然后见之。故臣下莫敢不竭力尽死以报其上,功德立于后世,而令闻不忘也。
这首诗是汉代贾谊的《传·贾邹枚路》。诗中,秦皇帝在位时,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处于灭亡的边缘,反而自暴自弃。天下人都不敢揭露他的罪行,因为他没有养老、辅政和进谏的臣子。即使有人敢于直言,也会被打压,甚至被杀。因此,他只能选择阿谀奉承,苟且偷安,与尧舜相比,他的德行并不比古人差;与他相比,他的功绩也并不比商汤武逊色。然而,尽管天下已经混乱不堪,他却无人敢指出。
诗中还说:“不是不能言事,为什么害怕别人?”这就是说,如果能够聆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那么就能够改正错误;如果不敢听取别人的建议,那么就会犯下错误。因此,只有尊重和重视人才,才能使国家的繁荣昌盛。
诗中还提到了文王的故事。文王喜欢仁爱,仁爱就会兴起;得到了人才,就应该尊敬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发挥作用。如果对人才不加以尊重,那么就无法让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如果不能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那么就无法取得成功。因此,古代的贤明君王对待臣下是十分尊敬的,他们会给予他们荣誉和财富,并且亲近他们。当臣下生病时,会亲自前去探望;当臣下去世时,会前往吊唁哭泣;当臣下办理丧事时,会亲自参与其中;当臣下还未入殓时,不会饮酒吃肉;当臣下还未出殡时,也不会奏乐。这些行为都体现了君王对臣下的尊重和关爱。
诗中通过秦朝的灭亡和文王的故事,强调了尊贤重士的重要性以及君王对臣下的尊敬和关爱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