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
立二十六年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大行令奏:“谥法曰‘聪明睿智曰献’,宜谥曰献王。”子共王不害嗣,四年薨。子刚王堪嗣,十二年薨。子顷王授嗣,十七年薨。子孝王庆嗣,四十三年薨。子元嗣。
元取故广陵厉王、厉王太子及中山怀王故姬廉等以为姬。甘露中,冀州刺史敞奏元,事下廷尉,逮召廉等。元迫胁凡七人,令自杀。有司奏请诛元,有诏“削二县,万一千户”。后元怒少史留贵,留贵逾垣出,欲告元,元使人杀留贵母。有司奏元残贼不改,不可君国子民。废勿王,处汉中房陵。居数年,坐与妻若其乘朱轮车,怒若,又笞击,令自髡。汉中太守请治,病死。立十七年,国除。
诗句:
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
译文:
在汉武帝时期,孝景帝的孙子们开始陆续入朝觐见天子,其中以献王最为杰出,他带来了高雅的音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三座重要的宫廷建筑——雍宫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涉及了三十多个问题。他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能,还深入探讨了治国之道,展现了他的智慧和才华。
注释:
- 献王:指的是孝景帝的儿子刘荣。
- 献雅乐:指刘荣带来了高雅的乐曲。
- 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指刘荣与三座皇宫和皇帝的诏书内容进行讨论。
- 中:指深入、彻底。
- 明:明确、清晰。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汉武帝时期的一次文化交流盛况,通过献王的才艺和智慧,展现了汉朝文化的繁荣和多元。同时,也反映了孝景帝的子孙们在朝廷上的活跃表现,以及他们对于国家治理的贡献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