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五岁,成帝建始元年,复立元弟上郡库令良,是为河间惠王。良修献王之行,母太后薨,服丧如礼。哀帝下诏褒扬曰:“河间王良,丧太后三年,为宗室仪表,其益封万户。”二十七年薨。子尚嗣,王莽时绝。

临江哀王阏以孝景前二年立,三年薨。无子,国除为郡。

临江闵王荣以孝景前四年为皇太子,四岁废为临江王。三岁,坐侵庙壖地为为宫,上征荣。荣行,祖于江陵北门,既上车,轴折车废。江陵父老流涕窃言曰:“吾王不反矣!”荣至,诣中尉府对簿。中尉郅都簿责讯王,王恐,自杀。葬蓝田,燕数万衔土置冢上。百姓怜之。

荣最长,亡子,国除。地入于汉,为南郡。

鲁恭王馀以孝景前二年立为淮阳王。吴、楚反破后,以孝景前三年徙王鲁。好治宫室、苑囿、狗马,季年好音,不喜辞。为人口吃难言。

诗句

  1. 绝五岁,成帝建始元年,复立元弟上郡库令良,是为河间惠王。
  • 解释:这一句描述的是汉朝的景帝之子被封为河间王的情况。”绝五岁”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或者事件,而”成帝建始元年”则是具体的年份。”复立元弟上郡库令良”说明在景帝的某个儿子(元弟)被封为上郡库令后,又重新封了另一个兄弟(元弟)为河间王。”河间惠王”则是对这位被封的兄弟的尊称。
  1. 良修献王之行,母太后薨,服丧如礼。
  • 解释:这一句描述了河间国王良修遵循献王(即汉武帝刘彻)的遗训,对待母亲去世时所应遵守的丧礼规矩。”母太后薨”指的是皇太后去世,”如礼”意味着按照礼仪来办理丧事。
  1. 哀帝下诏褒扬曰:“河间王良,丧太后三年,为宗室仪表,其益封万户。”
  • 解释:这是哀帝对河间王良在丧母期间的行为给予的表扬和奖赏。”河间王良”是河间王的称号,”丧太后三年”指的是哀悼太后三年,”为宗室仪表”则表示他的行为符合一个宗室成员的标准,”其益封万户”则意味着朝廷因此赐予他额外的一万户土地作为奖励。
  1. 二十七年薨。子尚嗣,王莽时绝。
  • 解释:这一句讲述了河间王良在位二十七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尚继续继承了王位,但在王莽时期失去了王权。”二十七年薨”指的是他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子尚嗣”则表明他的儿子尚继任为王。”王莽时绝”则是指王莽篡汉后,他的王国被废除。
  1. 临江哀王阏以孝景前二年立,三年薨。无子,国除为郡。
  • 解释:此句描述了临江哀王阏的情况。”临江哀王阏”是他被封为王时的称号,”孝景前二年立”指的是他在景帝时期被封为王的时间,”三年薨”则是指他在位三年后去世,”无子”表明他没有留下后代,”国除为郡”则意味着他的王国被撤销并改设为郡。
  1. 临江闵王荣以孝景前四年为皇太子,四岁废为临江王。三岁,坐侵庙壖地为宫,上征荣。荣行,祖于江陵北门,既上车,轴折车废。江陵父老流涕窃言曰:“吾王不反矣!”荣至,诣中尉府对簿。中尉郅都簿责讯王,王恐,自杀。葬蓝田,燕数万衔土置冢上。百姓怜之。
  • 解释:此句描述了临江闵王荣的情况。”临江闵王荣”是他被封为王时的称号,”孝景前四年”指的是他在景帝时期被封为太子的时间,”四岁废为临江王”则是指他在成为太子后,由于某种原因被废黜并改封为临江王。”三岁,坐侵庙壖地为宫”则是指他在改封为临江王后,又因违反规定建造宫殿而被追究责任,”上征荣”则是指皇帝因此对他进行了征召。”荣行,祖于江陵北门”描绘了他出行祭祖的情景。”既上车,轴折车废”则是指他乘车出行时,因为车辆的问题而被迫停车。”江陵父老流涕窃言曰:‘吾王不反矣!’”则反映了当地百姓对他的同情和担忧。”荣至,诣中尉府对簿。郅都簿责讯王,王恐,自杀。葬蓝田,燕数万衔土置冢上。百姓怜之”这部分描述了临江闵王荣最终自杀的消息,以及百姓们为他举行葬礼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主要叙述了西汉时期的几位诸侯王的生平事迹和他们的去世。诗中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这些诸侯王的生活状态和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同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人们的情感态度。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窥见汉代诸侯王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在政治动荡中所扮演的角色,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