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广与从弟李蔡俱为郎,事文帝。景帝时,蔡积功至二千石。武帝元朔中,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代公孙弘为丞相。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远甚,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与望气王朔语云:“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妄校尉已下,材能不及中,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广不为后人,然终无尺寸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恨者乎?”广曰:“吾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降者八百余人,诈而同日杀之,至今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广历七郡太守,前后四十余年,得赏赐,辄分其戏下,饮食与士卒共之。家无余财,终不言生产事。为人长,爰臂,其善射亦天性,虽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呐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将兵,乏绝处见水,士卒不尽饮,不近水;不尽餐,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数困辱,及射猛兽,亦数为所伤云。
诗句
- 初,广与从弟李蔡俱为郎,事文帝。 - 最初,李广和他的堂弟李蔡都是担任郎官,服务于汉文帝。
- 景帝时,蔡积功至二千石。 - 在景帝时期,李蔡因累积功劳升至两千石的官职。
- 武帝元朔中,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 - 在武帝元朔年间,李蔡担任轻车将军,跟从大将军一起攻打右贤王,因为战功显著被封为乐安侯。
- 元狩二年,代公孙弘为丞相。 - 在汉武帝元狩二年,李蔡接替了公孙弘成为丞相。
- 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远甚。 - 李蔡在同僚中的名声远超过李广。
- 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 - 李广没有得到封爵和土地,他的官职也仅仅是九卿。
- 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 - 李广的军队官员和士兵中有获得封侯的人。
- 广与望气王朔语云:“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妄校尉已下,材能不及中,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 - 李广向精通星象的王朔透露,在汉朝对抗匈奴的战争中,自己从未缺席过。但他注意到,其他没有战功的军官已经获得了侯爵,几十个人因为军功而获得。
- 广不为后人,然终无尺寸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 李广认为自己并没有落后于人,但始终未能得到封地和爵位,这是什么原因呢?
- 岂吾相不当侯邪? - 是我自己的身份不适合被封侯吗?
- 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 王朔回答说:“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杀死已经投降的敌人。”这是导致李广不能被封侯的原因。
译文
- 最初,李广和他的堂弟李蔡都是郎官,侍奉汉文帝。
- 在景帝时期,李蔡因为功劳累积升任到千石级官员。
- 在汉武帝元狩年间,李蔡被任命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攻击右贤王,因为他的战功被认可,被封为乐安侯。
- 在汉武帝元狩二年,他接替了公孙弘成为丞相。
- 李蔡的名声超过了李广。
- 李广得不到封爵和土地,他的官职也仅仅是九卿。
- 李广的军队中的官员和士兵中有获得封侯的人。
- 李广向精通星象的王朔透露,在汉朝对抗匈奴的战争中,自己从未缺席过。但他注意到,其他没有战功的军官已经获得了侯爵,几十个人因为军功而获得。
- 李广认为自己并没有落后于人,但始终未能得到封地和爵位,这是什么原因呢?
- 是他自己的身份不适合被封侯吗?
- 王朔回答说:“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杀死已经投降的敌人。”这是导致李广不能被封侯的原因。
赏析
这首诗通过李广与堂弟李蔡以及王朔的对话形式,描绘了李广虽然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但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远逊于其兄弟李蔡。诗中多次提到李广在军中的地位和成就,以及他与同僚间的关系,展现了他作为将领的人格魅力和军事才能。同时,诗中还透露出李广对个人功名的渴望和无奈之情,以及对历史记载和现实差异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广生平事迹的描述,深刻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官场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