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大夫明先圣之业,习俗化之变,终始之序,讲闻高谊之日久矣,其明以谕朕。科别其条,勿猥勿并,取之于术,慎其所出。乃其不正不直,不忠不极,枉于执事,书之不泄,兴于朕躬,毋悼后害。子大夫其尽心,靡有所隐,朕将亲览焉。

仲舒对曰:

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习,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还至而有效者也。《诗》曰“夙夜匪解”,《书》云“茂哉茂哉!”皆强勉之谓也。

诗句

  • 明先圣之业,习俗化之变,终始之序,讲闻高谊之日久矣,其明以谕朕。 这句诗描述了董仲舒对先圣事业的理解、习俗的变化以及他对于道德和伦理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历史和道德的深刻理解。”日久矣”表明了这种认识和理解已经持续很长时间。

  • 科别其条,勿猥勿并,取之于术,慎其所出。 这里提到了董仲舒如何分类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他对待学问的态度,即不马虎也不随意合并,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 乃其不正不直,不忠不极,枉于执事,书之不泄,兴于朕躬,毋悼后害。 这句话批评了一些人的行为不正派、不忠诚,但并没有泄露信息,而是被皇帝本人所察觉并纠正。

  • 子大夫明先圣之业,习俗化之变,终始之序,讲闻高谊之日久矣,其明以谕朕。 这句诗重复了上一句,强调了董仲舒在学习和理解历史上的重要性,以及他将这些知识传达给皇帝的能力。

  • 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 这是董仲舒对皇帝发出的赞誉,表示皇帝的智慧和英明。

  •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习,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还至而有效者也。《诗》曰“夙夜匪解”,《书》云“茂哉茂哉!”皆强勉之谓也。 这里的董仲舒解释了他对于历史和自然的理解,认为国家的衰落是由君主的过失引起的,而上天通过自然灾害来警告他们。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道德规范,才能避免这些灾难。

    译文

    陛下发出了德音,下达了明确的诏令,寻求天命与人性的关系,这些都是我等无法达到的。我谨慎地查阅了《春秋》中的事件,观察了前代已经发生的事情,以观察天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国家可能会走向错误的道路而遭受失败,然后上天先出现灾害进行谴责,不知道反省自己,又用奇异的事情发生来警告警惕,仍然不知道改变,最终导致失败。因此可以看出天心是仁慈的,它想帮助爱民的人阻止混乱。如果不是大乱的时代,那么上天完全想要支持和保全国家,事情在于努力和坚持。努力学习可以使人见识广阔而知识更加丰富;努力遵循道义可以让人的道德水平一天比一天提高。这些都可以使行为回到正确的道路上并取得成效。《诗经》说’从早到晚不停地努力’,《尚书》说’多么崇高啊’!这都是努力的意思。

    赏析

    这首《汉书·传·董仲舒传》中,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的内容充满了哲学意味和历史智慧。他不仅分析了历史的变迁和天道与人道的关系,还提出了对于国家政治和个人修养的见解。通过他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思想家,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充满了深切的关怀和责任感。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不断追求进步和改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