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曰:“三王之教所祖不同,而皆有失,或谓久而不易者道也,意岂异哉?”臣闻夫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谓之道;道者万世之弊,弊者道之失也。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弊而已矣。三王之道所祖不同,非其相反,将以救溢扶衰,所遭之变然也。故孔子曰:“亡为而治者,其舜乎!”改正朔,易服色,以顺天命而已;其余尽循尧道,何更为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然夏上忠,殷上敬,周上文者,所继之救,当用此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此言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夏因于虞,而独不言所损益者,其道如一而所上同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亡救弊之政也,故不言其所损益也。繇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之文致,用夏之忠者。
汉书·董仲舒传 - 诗句与译文赏析
诗词:
“册曰:‘三王之教所祖不同,而皆有失,或谓久而不易者道也,意岂异哉?’”
译文:
“册文说:‘三王的教育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存在缺失,有人认为长久不变的方法就是正确的道理,我的想法难道会相同吗?’”
注释:
- 三王的教育方法:指的是夏、商、周三代的教学方法。
- 教育方法虽有差异:尽管三王的教育方法各有特点,但都存在某种程度的缺陷。
- 长期稳定的方法:有人觉得长时间不变的教育方法才是正确的道理。
关键词解释:
- 三王:指的是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君王。
- 教育方法:指他们在治国和教化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 教育缺陷:指出这些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
- 长期稳定:认为一个稳定、持久的方法更可靠,不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 正确道理:这里指的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方式或政治理念。
- 意岂异哉:表示作者对这种观点的不同看法,认为自己的看法并不相同。
赏析:
从这段文本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汉代董仲舒的思想观点。他指出虽然三王的教育方法各不相同,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且有观点认为应选择那些经过长时间验证且稳定的教育方式。这表明董仲舒强调实际效果和历史经验的借鉴,与当时流行的理想主义教育观念形成对比。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后世提供了一种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