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曰:“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臣,故圣人莫不以晻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已,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胡尧兢兢日行其道,而舜业业日致其孝,善积而名显,德章而身尊,以其浸明浸昌之道也。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非明乎情性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此唐、虞之所以得令名,而桀、纣之可为悼惧者也。夫善恶之相从,如景乡之应形声也。故桀、纣暴谩,谗贼并进,贤知隐伏,恶日显,国日乱,晏然自以如日在天,终陵夷而大坏。夫暴逆不仁者,非一日而亡也,亦以渐至,故桀、纣虽亡道,然犹享国十余年,此其浸微浸灭之道也。

”`

汉书·董仲舒传

册曰:

“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大,故圣人莫不以晻致明,以微致显。尧自诸侯而出,舜自深山而兴,非一日之变,盖有渐以致之也。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

译文与注释

  • 册曰: 此处引用的是《汉书》中关于董仲舒的传记部分,强调了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并提到了尧舜等古代圣王的事迹来说明这一点。
  • 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 这几句描述了对唐尧和虞舜时代的赞美以及对夏桀和商纣的批评,指出通过谦虚和努力可以改变现状,实现由衰败到兴盛的转变。
  • 众少成多,积小致大: 这是古代智慧之一,意味着通过积累小的改变可以实现大的突破。
  • 故圣人莫不以晻致明,以微致显: 这表明即使是微小的努力也可以带来显著的效果或成就。
  • 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 描述了两位古代帝王的出身背景,强调他们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
  • 非一日之变: 强调成功是逐步实现的,不是一夜间的变化。
  • 盖有渐以致之矣: 指出成功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渐进的努力。

赏析

董仲舒在这段引文中强调了从小处着手、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他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展示了这一原则的实践价值和长远效果。这种观点鼓励人们认识到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只要坚持下去,也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此外,通过比较古今帝王的出身,董仲舒还暗示了个人品德和才能对于成就的影响,进一步强调了道德修养和持续努力的重要性。这种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而且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推崇。它提醒我们,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应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这也强调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结

董仲舒的这段话不仅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可以逐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许多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指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