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谓积日累久也。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是以有司竭力尽知,务治其业而以赴功。今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淆,未得其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侯、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舜之名可及也。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陛下加惠,宽臣之罪,令勿牵制于文,使得切磋究之,臣敢不尽愚!

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    

释义: 长吏往往出身于郎官或中郎,而担任二千石官职的人的儿子则通过成为郎官来选拔其子侄。此外,还以财富的多少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贤能。

注释:

  • 郎中:汉朝时期皇帝亲近的人的称号。
  • 中郎:汉朝时主管守卫宫门的官员。
  • 二千石:汉代地方行政区划中的一种官阶,指地方行政长官。
  • 富訾:指富有的财产和名声。
  • 未必贤也:不一定都是贤人。

赏析: 这句反映了汉代官僚体系中的一个现象,即许多高级官员并非完全出自有才能的士人之中。这导致了选拔官员的标准变得不那么严格,而更多依赖于个人的财富和社会背景。

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谓积日累久也。    

释义: 古人所谓的功绩,是根据个人在任职期间的表现和能力来决定的,而不是仅仅因为工作的时间长短。

注释:

  • 所谓功者:古人所说的功绩。
  • 以任官称职为差:根据个人在任职期间的表现和能力来评定功绩。
  • 非谓积日累久也:不是说工作的时间和经历的长短。

赏析: 这句话强调了功绩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不应仅仅基于工作时间的长短,而应更多地看个人的实际表现和能力。

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    

释义: 因此即便是才能平庸的人只要工作时间长也可以获得小官的职位;即使是贤德的人如果工作时间短,也不妨碍他成为一个辅佐之臣。

注释:

  • 小材:才能平庸的人。
  • 累日:工作时间长久。
  • 小官:指低级官职。
  • 贤材:贤德之人。
  • 辅佐:辅助国君或君主治理国家的人。

赏析: 此句说明即使不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只要他们愿意付出努力工作,也能够在职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它强调了贤德之人即使工作时间不长,也能对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

是以有司竭力尽知,务治其业而以赴功。今则不然。    

释义: 因此当政者竭尽全力了解情况,致力于完成自己的职责,去争取功绩。但现在的情况并非如此。

注释:

  • 有司:负责某项职务的官员。
  • 竭:全力以赴。
  • 竭力:竭尽全力。
  • 务:致力于。
  • 以赴功:为了争取功劳。
  • 而今则不然:现在的情况却并不是这样。

赏析: 这里作者批评了当下一些官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指出他们并没有真正尽职尽责地履行职责,而是只关注于个人的功名利禄,而非实际工作成效。

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淆,未得其真。    

释义: 长时间积累以求得高官厚禄,久而久之才得到官职,因此人们之间的廉耻心被破坏,贤与不贤混为一谈,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注释:

  • 累日以取贵:长时间积累以求得高官厚禄。
  • 积久以致官:时间久了才得以得到官职。
  • 廉耻贸乱:廉耻之心受到扰乱。
  • 贤不肖浑淆:贤良与不肖混为一谈。
  • 未得其真:失去了真实的意思。

赏析: 此句批评了官场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包括过分追求高官厚禄以及忽视德行的培养,导致社会风气败坏,贤者和不肖者无法分辨。作者对此表示担忧并呼吁应当恢复真正的品德和廉洁。

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侯、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舜之名可及也。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陛下加惠,宽臣之罪,令勿牵制于文,使得切磋究之,臣敢不尽愚!    

释义: 我愚笨地建议,让各个列侯、郡守、二千石级别的官员各自选择下属官吏中品德优秀者推荐给皇上供宿卫之用,以此考察大臣的能力;对于那些推荐的贤能者给予奖赏,不推荐或推荐不贤能者要受处罚。这样做的话,诸侯、郡守、二千石等级别的地方官员都会真心诚意地寻找贤能之士,天下的士人都可以被任用为国家的官员。如果能够广泛地找到天下的贤人,那么像三王那样的盛世就容易实现,尧和舜的名字也可以达到。不要用时间来衡量功绩,应该实际考查一个人的才能和品行。根据人的才干分配官职,记录某人的德行进行定位,那么就可以让廉耻之路分开,贤良与不肖之分明显了。陛下若能减轻罪过,允许我不要拘泥于条文,让我可以深入钻研研究,我就敢毫无保留地说出我的愚见!

注释:

  • 列侯:古代的一种爵位,是封给有功之臣的一种荣誉。
  • 郡守:古代管理一个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 二千石:汉代地方行政区划中的官阶名,相当于现在的县令、县长等地方长官。
  • 宿卫:古代指宫廷内守卫宫廷的人员。
  • 实试:实际检验。
  • 量材而授官:根据个人的能力来授予官职。
  • 录德而定位:记录某人的德行来进行定位,即根据德行来安排其职务。
  • 陛下:指汉武帝刘彻的尊称。此处作为对汉武帝的尊称来使用。
  • 加惠:宽恕。
  • 切磋:相互讨论研究。
  • 悉:全部。
  • 致:到达。

赏析: 这段文字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一个建议,他认为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选拔和使用贤能之人,以此来提高政府的治理水平和政治效果。他主张根据各人的才能和品德来任命官员,并且鼓励大家公平竞争以选拔最优秀的人选。这个建议的核心观点是通过考核和选拔来确保政府的高效运作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