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夜郎、康居,殊方万里,说德归谊,此太平之致也。然而功不加于百姓者,殆王心来加焉。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高明光大,不在于它,在乎加之意而已。”愿陛下因用所闻,设诚于内而致行之,则三王何异哉!
陛下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夙寤晨兴,忧劳万民,思维往古,而务以求贤,此亦尧、舜之用心也,然而未云获者,士素不厉也。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今吏既亡教训于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奸为市,贫穷孤弱,冤苦失职,甚不称陛下之意。是以阴阳错缪,氛气弃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皆长吏不明,使至于此也。
诗句:
- 汉书·传·董仲舒传
- 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
- 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
- 夜郎、康居,殊方万里,说德归谊
- 此太平之致也。然而功不加于百姓者,殆王心来加焉。
- 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高明光大,不在于它,在乎加之意而已。”愿陛下因用所闻,设诚于内而致行之,则三王何异哉!
- 陛下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夙寤晨兴,忧劳万民
- 思维往古,而务以求贤
- 此亦尧、舜之用心也,然而未云获者,士素不厉也。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 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今吏既亡教训于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奸为市,贫穷孤弱,冤苦失职,甚不称陛下之意。是以阴阳错缪,氛气弃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皆长吏不明,使至于此也
译文:
现在陛下统一了天下,全国各地的百姓都服从您的命令。您广泛地听取意见和采纳建议,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情况,充分展现您的仁德和美德,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能力。但是您对于百姓的功德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大概还是因为您的想法没有得到实施的原因吧。孔子曾经说过:“尊重自己听到的,你就会变得明智;按照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做事情,你就会变得伟大。明智和伟大并不取决于其他的方面,而取决于你的内心是否充满善意。”希望您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来思考问题,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那么像三皇五帝一样的伟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陛下亲自在籍田耕作,作为农业的带头人,清晨起床,晚上就起来劳作,关心民众的疾苦,思考古代的故事,努力寻求贤才,这也是尧舜时期的治国策略,但是没有获得成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平时不注重培养人才。如果没有经过培养就去追求贤能,就好比没有雕琢的玉石去追求美丽的花纹一样。因此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太学,太学是优秀人才聚集的地方,也是教化的根本来源。如果只依靠一个郡一个国家的力量去应对全国范围内的请求帮助的人,这是推行王道时常常出现的现象。臣希望陛下能够复兴太学,设置优秀的老师,用来培养天下的人才,通过不断的提问和考核来考察他们的能力和才能,这样有才能的人就应该能够得到重用了。现在的郡守、县令是百姓的领袖和榜样,他们的作用是承接和传递上级的政策和法令,如果不注重培养人才,那么君主的德行就不能传播出去,皇上的恩泽也不能被人们所接受。如今官吏们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有的人甚至不遵守皇上的法律,滥用职权,虐待百姓,与坏人勾结,对贫穷和孤独无助的人进行压迫和欺凌,这些人的冤屈和失职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官员缺乏道德修养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