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宛诸国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犛靬眩人献于汉,天子大说。而汉使穷河源,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是时,上方数巡狩海上,乃悉从外国客,大都多人则过之,散财帛赏赐,厚具饶给之,以览视汉富厚焉。大角氐,出奇戏诸怪物,多聚观者,行赏赐,酒池肉林,令外国客遍观名各仓库府臧之积,欲以见汉广大,倾骇之。及加其眩者之工,而角氐奇戏岁增变,其益兴,自此始。而外国使更来更去。大宛以西皆自恃远,尚骄恣,未可诎以礼羁縻而使也。
汉使往既多,其少从率进孰于天子,言大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示汉使。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士车令等待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宛国饶汉物,相与谋曰:“汉去我远,而盐水中数有败,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绝邑,乏食者多。汉使数百人为辈来,常乏食,死者过半,是安能致大军乎?且贰师马,宛宝马也。”遂不肯予汉使。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宛中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王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天子大怒。诸尝使宛姚定汉等言:“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即破宛矣。”天子以尝使浞野侯攻楼兰,以七百骑先至,虏其王,以定汉等言为然,而欲侯宠姬李氏,乃以李广利为将军,伐宛。
诗句:汉书 · 传 · 张骞李广利传
译文:
汉朝与大宛等国家交往频繁,大宛国派使者随同汉朝使节前来,观察汉朝的疆域广阔,并献上珍贵的大鸟蛋和牦牛毛,汉武帝对此非常高兴。同时,汉朝派遣使者深入探寻河流源头,发现山中蕴藏着丰富的玉石,便将这些资源带回长安,汉武帝依据古籍,将河流发源地命名为昆仑山。
赏析:
汉代时期,汉武帝对拓展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派遣了许多外交使节前往西域各国进行交流。张骞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主要任务是与西域诸国建立联系,并进一步探索丝绸之路的可能性。
张骞此行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寻找通往西方的道路,以便于中国与中亚及更远地区的商贸往来。在张骞的努力下,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贸易逐渐繁荣起来,西域特产如丝绸、香料、宝石等大量进入汉朝,而中国的茶叶、瓷器等也远销西域。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的互补,还加深了汉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张骞的出使活动还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通过与西域各国的联盟,汉朝增强了对周边地区的控制力,同时也为抗击匈奴等外敌提供了战略支持。张骞的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了中国古代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象征。
在《汉书·张骞李广利传》中,班固详细记录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首次出使西域时,由于匈奴的阻挠,张骞未能到达目的地。后来,他再次出发,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使命。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张骞的智慧和勇敢,也反映了当时汉朝对外交流的艰辛与成就。
在张骞的推动下,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许多新的商品和文化元素传入中国,同时也有中国的文化和技术传播到西域。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对于促进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张骞的出使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商业贸易和战略联盟的尝试,更是一次文化与科技的交流之旅。他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