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贰师起孰煌西,为人多,道上国不能食,分为数军,从南北道。校尉王申生、故鸿胪壶充国等千余人别至郁成,城守不肯给食。申生去大军二百里,负而轻之,攻郁成急。郁成窥知申生军少,晨用三千人攻杀申生等,数人脱亡,走贰师。贰师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往攻破郁成,郁成降。其王亡走康居,桀追至康居。康居闻汉已破宛,出郁成王与桀,桀令四骑士缚守诣大将军。四人相谓“郁成,汉所毒,今生将,卒失大事。”欲杀,莫适先击。上邽骑士赵弟拔剑击斩郁成王。桀等遂追及大将军。
初,贰师后行,天子使使告乌孙大发兵击宛。乌孙发二千骑往,持两端,不肯前。贰师将军之东,诸所过小国闻宛破,皆使其子弟从入贡献,见天子,因为质焉。军还,入玉门者万余人,马千余匹。后行,非乏食,战死不甚多,而将吏贪,不爱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众。天子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乃下诏曰:“匈奴为害久矣,今虽徙幕北,与旁国谋共要绝大月氏使,遮杀中郎将江、故雁门守攘。危须以西及大宛皆合约杀期门车令、中郎将朝及身毒国使,隔东西道。贰师将军广利征讨厥罪,伐胜大宛。赖天之灵,从溯河山,涉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积,士大夫径度,获王首虏,珍怪之物毕陈于阙。其封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又封斩郁成王者赵弟为新畤侯;军正赵始成功最多,为光禄大夫;上官桀敢深入,为少府;李哆有计谋,为上党太守。军官吏为九卿者三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百余人,千石以下千余人。奋行者官过其望,以适过行者皆黜其劳。士卒赐直四万钱。伐宛再反,凡四岁而得罢焉。
诗句翻译:张骞与李广利的远征
- 初,贰师起孰煌西,为人多,道上国不能食,分为数军,从南北道。
- [译文] 起初,贰师将军出发至西域,人数众多。由于路途中遇到无法满足饮食的国家,被分成几支部队,分别沿着北南方向行进。
- [注释] 孰煌:今新疆地区,古代称为“鄯善”或“于阗”。
- 校尉王申生、故鸿胪壶充国等千余人别至郁成,城守不肯给食。
- [译文] 校尉王申生和原鸿胪壶充国等一千多人前往郁成,被当地守军拒绝供给食物。
- [注释] 郁成: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布哈拉城附近。
- 申生去大军二百里,负而轻之,攻郁成急。
- [译文] 王申生距离大部队二百里,却轻视对方,迅速进攻郁成,导致多人被杀。
- [注释] 轻之:轻视敌人。
- 郁成窥知申生军少,晨用三千人攻杀申生等,数人脱亡,走贰师。
- [译文] 郁成得知王申生的军队较少,于是利用早晨的机会派出三千人攻击并杀死了王申生等人,有几人逃脱。
- [注释] 窥知:知道。
- 贰师将军之东,诸所过小国闻宛破,皆使其子弟从入贡献,见天子,因为质焉。
- [译文] 贰师将军向东进军,沿途经过的小国得知宛城被攻破后,都让本国的子弟跟随进入汉朝,贡献贡品,并作为人质随同。
- [注释] 东:向东行进。
- 军还,入玉门者万余人,马千余匹。
- [译文] 军队返回时,有一万多人进入了玉门关,以及一千匹马。
- [注释] 玉门关: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之一。
- 后行,非乏食,战死不甚多。而将吏贪,不爱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众。
- [译文] 后续行动中,虽然士兵不缺食,但在战斗中死亡的人并不多。而且一些军官贪图财物,不爱护士兵,对下属进行侵犯和剥削,从而导致很多士兵死亡。
- [注释] 将吏贪:指军官贪污。
- 为汉万里征伐,不录其过。
- [译文] 为了完成对西域的征伐,汉武帝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 [注释] 录其过:记下他的过失。
诗句赏析:张骞远征西域
- 本诗通过描绘张骞出征前的紧张气氛和对西域各国的深入考察,展示了张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 同时,诗中也展现了张骞与异国文化交流的场景,如向西域各国展示汉朝的文化和制度,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好关系。
诗中强调了张骞在西域建立联系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性,这不仅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交流,也为后世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