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惮之。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颛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时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
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迁冀州刺史,奉使称意,征为谏大夫。复出为楚内史,北海、东郡太守。坐为京兆尹王章所荐,章诛,咸免官。起家复为南阳太守。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为他臼木杵,舂不中程,或私解脱钳釱,衣服不如法,辄加罪笞。督作剧,不胜痛,自绞死,岁数百千人,久者虫出腐烂,家不得收。其治放严延年,其廉不知。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食。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公移敕书曰:“即各欲求索自快,是一郡百太守也,何得然哉!”下吏畏之,豪强执报,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见废。咸,三公子,少显名于朝廷,而薛宣、朱博、翟方进、孔光等仕宦绝在咸后,皆以廉俭先至公卿,而咸滞于郡守。
《汉书·传·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是班固在东汉时期编撰的一部历史传记,记录了九位曾官至三公的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这些人物包括公孙贺、刘屈氂、车千秋、王、杨敞、蔡义、陈万年、郑弘等。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成就,但都因某种原因被罢职或贬退。
以下是对这些人物的具体介绍:
- 公孙贺: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他祖父公孙昆邪曾任陇西郡太守,因军功被封为平曲侯,并著有十余篇书。公孙贺少时为骑士随从武帝,后来历任太仆和丞相。他的封地位于南窌侯,但在酎金事件中失爵。最后以左将军出定襄无功而被免职。
- 刘屈氂:刘屈氂担任车骑将军,参与马邑之役后,又出云中、五原等地。他在军中多次立功,但最后因未能取得显著战果而失去兵权。
- 车千秋:车千秋任左将军,虽然出征无功,但因酎金事件失去了兵权。
- 王:王虽未详细记载其具体事迹,但从他与其他几位重臣的比较中可见,他在朝中的地位可能不如其他几位。
- 杨敞:杨敞是卫皇后的姐姐,因此受到皇帝宠幸。他曾担任丞相,封葛绎侯。然而,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最终因为坐酎金一事失去了丞相之位。
- 蔡义:蔡义是陈万年的弟弟,两人共同经历了朝廷中的许多风波。尽管他们的家族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他们个人的政治生涯并未达到顶峰。
- 陈万年:陈万年以其清廉著称,历任长史、冀州刺史等职。在处理公务时,他常常亲自监督下属,对违法者进行处罚。他的正直性格使他在官场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 郑弘:郑弘曾任北海、东郡太守,治理地方时注重法制,严格执行律令。他的廉洁形象使他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声誉。
《汉书·传·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不仅记录了这九位历史人物的个人经历,还展现了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的起伏变迁。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读者可以窥见当时汉朝宫廷内外的权力斗争和官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