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又惲兄子安平侯谭为典属国,谓惲曰:“西河太守建平杜侯前以罪过出,今征为御史大夫。侯罪薄,又有功,且复用。”惲曰:“有功何益?县官不足为尽力。”惲素与盖宽饶、韩延寿善,谭即曰:“县官实然,盖司隶、韩冯翊皆尽力吏也,俱坐事诛。”会有日食变,驺马猥佐成上书告惲“骄奢不悔过,日食之咎,此人所致。”章下廷尉案验,得所予会宗书,宣帝见而恶之。廷尉当惲大逆无道,要斩。妻子徙酒泉郡。谭坐不谏正惲,与相应,有怨望语,免为庶人。召拜成为郎,诸在位与惲厚善者,未央卫尉韦玄成、京兆尹张敞及孙会宗等,皆免官。
诗句: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
译文:西河地区是魏国的领土,文侯时期兴盛起来,拥有段干木、田子方这样的遗风,他们都有高尚的气节和坚定的原则。
关键词:西河,文侯,段干木,田子方,遗风,节概,去就之分,遗风,节概,去就之分
赏析:
这首诗是《汉书·传·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中的一段描述。作者通过描绘西河地区的地理和文化背景,以及文侯时期的政治环境,引出了段干木和田子方两位历史人物的形象。诗中提到的“遗风”一词,暗示了他们的高尚品德和坚定原则,这些都是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宝贵财富。最后,诗歌强调了去就之分的重要性,这也是当时社会对于个人行为的一种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