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乃下诏曰:“乃者东织室令史张赦使魏郡豪李竟报冠阳侯云谋为大逆,朕以大将军故,抑而不扬,冀其自新。今大司马博陆侯禹与母宣成侯夫人显及从昆弟子冠阳侯云、乐平侯山诸姊妹婿谋为大逆,欲诖误百姓。赖宗庙神灵,先发得,咸伏其辜,朕甚悼之。诸为霍氏所诖误,事在丙申前,未发觉在吏者,皆赦除之。男子张章先发觉,以语期门董忠,忠告在曹杨惲,惲告侍中金安上。惲召见对状,后章上书以闻。侍中史高与金安上建发其事,言无入霍氏禁闼,卒不得遂其谋,皆雠有功。封章为博成侯,忠高昌侯,惲平通侯,安上都成侯,高乐陵侯。”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诗句:上诏霍光金日磾谋反,霍氏祸端暗藏。

译文:汉武帝下诏说:“之前东织室令史张赦派魏郡豪李竟向冠阳侯云报告谋反,朕因为大将军霍光的原因,压制了他们的言行,希望能自新。如今大司马博陆侯霍禹和他的母宣成侯夫人与从昆弟、女儿女婿、众姊妹婿等多人共谋谋反而来,想要欺骗百姓。幸亏宗庙神灵,先发现他们,都伏罪,朕很哀悼他们。诸为霍氏所诖误,事在丙申前未被发现的官吏,都予以赦免。男子张章先发觉,以书告期门董忠,忠告于曹杨恽,杨恽告知侍中金安上。金安上召见并对状,然后张章上书上报情况。侍中史高和金安上共同揭发此事,说没有进入霍家的禁宫,终究未能成功,都是有功之人。封张章为博成侯,忠高昌侯,惲平通侯,安上都成侯,高乐陵侯。”

注释:霍光,字子孟,是票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他的父亲中孺是河东平阳人,以县吏身份给平阳侯家做事,与侍者卫少皃私通生下霍去病。中孺吏毕回家后娶妻生子霍光,因此两人断绝关系不再联系。很久之后,卫少皃的女儿的弟子夫得以受武帝宠爱,立为皇后,霍去病因为皇后姐姐的儿子而显贵。

赏析:

  1. 主题思想:此篇通过描述汉武帝对霍光家族的信任与霍光家族的背叛行为之间的对比,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忠诚与背叛的主题思想。

  2. 人物塑造:文章刻画了霍光、金日磾等人物的形象,通过他们的行为和性格描写,展现了他们在权力游戏中的不同选择和命运。

  3. 情节发展: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霍光家族由权倾朝野到被汉武帝诛灭的过程,展示了历史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4. 文学手法:文中使用了直接引语(如“光顿首让曰”)和间接引语(如“光闻之,切让莽”)等不同的叙事手法,丰富了文本的表现力。

  5. 语言风格:文章采用庄重典雅的语言风格,体现了《汉书》作为一部史书的特点。同时,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