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陈,讲习用兵。城上人更招汉军曰“斗来!”百余骑驰赴营,营皆张弩持满指之,骑引却。颇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四周围城,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卤楯为前,戟弩为后,卬射城中楼上人,楼上人下走。土城外有重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外人发薪烧木城。夜,数百骑欲出外,迎射杀之。

初,单于闻汉兵至,欲去,疑康居怨己,为汉内应,又闻乌孙诸国兵皆发,自以无所之。郅支已出,复还,曰:“不如坚守。汉兵远来,不能久攻。”单于乃被甲在楼上,诸阏氏夫人数十皆以弓射外人。外人射中单于鼻,诸夫人颇死。单于下骑,传战大内。夜过半,木城穿,中人却入土城,乘城呼。时,康居兵万余骑分为十余处,四面环城,亦与相应和。夜,数奔营,不利,辄却。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康居兵引却。汉兵四面推卤楯,并入土城中。单于男女百余人走入大内。汉兵纵火,吏士争入,单于被创死。军候假丞杜勋斩单于首,得汉使节二及谷吉等所赍帛书。诸卤获以畀得者。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

诗句:
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陈,讲习用兵。
译文:
第二天,他的军队抵达郅支城的都赖河边,距离城墙三里,扎营在傅陈处。他远远地看见单于城的旗杆上飘扬着五彩的旗帜,城墙上有几百名士兵穿着盔甲,登城而战,又有一百多名骑兵从城墙下飞奔而过。步兵们则排列成鱼鳞阵型,正在操练使用兵器。
关键词解释:

  1. 郅支城:指的是古代西域地区的一种城池名称。
  2. 匈奴单于:指当时统治西域地区的一个强大部落的首领。
  3. 五采幡帜:指旗帜上绘有五种颜色的图案,象征不同的军队或部落。
  4. 讲习用兵:指士兵们正在学习如何运用武器和战术进行战斗。
  5. 龟兹、楼兰:都是古代西域地区的国家,曾杀过汉朝的使者。
  6. 傅介子: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将领,因勇敢善战而闻名。
  7. 骏马监:是汉武帝时期的一种官职,负责马匹的管理与调拨。
  8. 康居:是古代西域的一个民族,曾参与攻打郅支城的战争。
  9. 光禄大夫:是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礼仪事务。
  10. 单于:在古代是指游牧民族的首领,这里指的是西域的匈奴单于。
    赏析:
    该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汉军将士们在西域战场上的英勇事迹。诗人通过描绘郅支城的壮观景象和汉军的严密布防,表达了对汉军将士们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匈奴单于的描写,展示了西域战争的残酷性。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饱满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