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事下有司。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寿以为:“郅支及名王首更历诸国,蛮夷莫不闻知。《月令》春:‘掩骼埋胔’之时,宜勿县。”车骑将军许嘉、右将军王商以为:“春秋夹谷之会,优施笑君,孔子诛之,方盛夏,首足异门而出。宜县十日乃埋之。”有诏将军议是。
初,中书令石显尝欲以姊妻延寿,延寿不取。及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不与汤。汤素贪,所卤获财物入塞多不法。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汤上疏言:“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上立出吏士,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既至,论功,石显、匡衡以为:“延寿、汤擅兴师矫制,幸得不诛,如复加爵土,则后奉使者争欲乘危徼幸,生事于蛮夷,为国招难,渐不可开。”元帝内嘉延寿、汤功,而重违衡、显之议,议久不决。
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解析历史事件与人物命运
- 背景介绍
- 西汉时期西域局势概述
- 郅支单于叛乱及其影响
- 汉朝对匈奴政策演变
- 上疏内容
- 延寿、汤上书主张
- 强汉形象塑造与民族认同
- 郅支单于罪行与惩罚建议
- 丞相匡衡与御史大夫
- 对郅支单于处理意见分歧
- 政治斗争影响决策过程
- 丞相权威与决策作用
- 将军许嘉与右将军王商
- 不同看法与争论焦点
- 军事策略与战术讨论
- 双方观点对比分析
- 石显与丞相关系
- 石显政治影响力剖析
- 丞相与御史大夫权力博弈
- 丞相权衡利弊作出决策
- 司隶校尉移书事件
- 移书目的与行动细节
- 司隶校尉角色和作用
- 司隶校尉对郅支单于处理
- 延寿、汤功绩与争议
- 延寿、汤战功显赫
- 史书记载与现代解读差异
- 历史人物评价标准讨论
- 皇帝态度转变与最终决定
- 元帝对上疏反馈与评价
- 内部支持与反对声音总结
- 最终决策背后深层原因探究
- 历史影响与现实启示
- 郅支单于事件对后世影响
- 上疏决策对国家政治格局
- 类似情境下应对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