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上重其事,依违者一年,乃下诏曰:“盖闻王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尊尊之大义也;存亲庙四,亲亲之至恩也。高皇帝为天下诛暴除乱,受命而帝,功莫大焉。孝文皇帝国为代王,诸吕作乱,海内摇动,然群臣黎庶靡不一意,北面而归心,犹谦辞固让而后即位,削乱秦之迹,兴三代之风,是以百姓晏然,咸获嘉福,德莫盛焉。高皇帝为汉太祖,孝文皇帝为太宗,世世承祀,传之无穷,朕甚乐之。孝宣皇帝为孝昭皇帝后,于义一体。孝景皇帝庙及皇考庙皆亲尽,其正礼仪。”玄成等奏曰:“祖宗之庙世世不毁,继祖以下,五庙而迭毁。今高皇帝为太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景皇帝为昭,孝武皇帝为穆,孝昭皇帝与孝宣皇帝俱为昭。皇考庙亲未尽。太上、孝惠庙皆亲尽,宜毁。太上庙主宜瘗园,孝惠皇帝为穆,主迁于太祖庙,寝园皆无复修。”奏可。

这首诗的标题是《汉书·传·韦贤传》,其中包含了多个关键词:

  • 上(皇帝)
  • 事(事务,事情)
  • 依违者(犹豫不决的人)
  • 四年后(一年后)
  • 诏(诏书)
  • 祖有功(尊敬先祖的功绩)
  • 宗有德(尊崇道德)
  • 存亲庙四(保存祖先的庙宇)
  • 亲亲之至恩(最亲近的亲属之间的恩情)
  • 天下诛暴除乱(清除世上的暴乱和混乱)
  • 受命而帝(接受天命而成为帝王)
  • 功莫大焉(功劳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 谦辞固让(谦虚地推辞)
  • 削乱秦之迹(除去乱臣贼子的行径)
  • 兴三代之风(发扬三代的优良传统)
  • 百姓晏然(百姓平静安宁)
  • 获嘉福(获得幸福)
  • 德莫盛焉(德行没有比这更伟大的了)
  • 高皇帝为汉太祖(高祖皇帝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 孝文皇帝为太宗(文皇帝是西汉的第二位皇帝)
  • 世世承祀(代代相继祭祀)
  • 无穷(延续不断)
  • 朕甚乐之(我对此非常高兴)
  • 昭、穆、景(昭帝、元帝、武帝)、宣(宣帝)、昭(昭帝)、哀、武(哀帝、王莽、光武帝)、平(平帝)、新室、王莽(王莽建立的新朝),这些名字都是汉朝时期的皇帝。
  • 太上、孝惠(太上皇、孝惠帝):这些都是汉朝的皇帝名。
  • 寝园皆无复修:这是说皇帝们的陵墓不再修复。

根据这些信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与注释:

于是皇上重其事,依违者一年,乃下诏曰:“盖闻王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尊尊之大义也;存亲庙四,亲亲之至恩也。高皇帝为天下诛暴除乱,受命而帝,功莫大焉。孝文皇帝国为代王,诸吕作乱,海内摇动,然群臣黎庶靡不一意,北面而归心,犹谦辞固让而后即位,削乱秦之迹,兴三代之风,是以百姓晏然,咸获嘉福,德莫盛焉。高皇帝为汉太祖,孝文皇帝为太宗,世世承祀,传之无穷,朕甚乐之。”
于是皇上重视这件事,犹豫不决了一年,然后颁布诏书:“听说君王尊重祖先的功绩,尊崇祖先的德行,这是最大的礼仪;保存四座祖先的庙宇,是最亲近的亲属之间最深的恩惠。高皇帝为了天下扫除暴乱和祸患,接受了天命而成为皇帝,功劳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孝文帝做代王时,诸吕作乱,国内动乱不安,但是群臣和百姓没有不一致的意志,向朝廷表示忠诚,仍然坚持谦让和辞让,之后才即位,削减了秦朝暴虐的遗迹,发扬了三代的优良风气。因此百姓平静安宁,人人都得到了幸福,德行没有再超过孝文帝了。高皇帝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孝文帝是汉朝的太宗皇帝,他们世代相承继续祭祀,传承下去没有止境,我对此非常高兴。”

赏析:
这首诗是汉代历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中关于韦贤传的一部分内容。诗中详细记录了高皇帝(高祖)和孝文帝(文帝)的历史贡献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表达了班固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整首诗通过赞美两位帝王的功绩,强调了他们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和记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