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者又以为《清庙》之诗言交神之礼无不清静,今衣冠出游,有车骑之众,风雨之气,非所谓清静也。“祭不欲数,数则渎,渎则不敬。”宜复古礼,四时祭于庙,诸寝园日月间祀皆可勿复修。上亦不改也。明年,玄成复言:“古者制礼,别尊卑贵贱,国君之母非适不得配食,则荐于寝,身没而已。陛下躬至孝,承天心,建祖宗,定迭毁,序昭穆,大礼既定,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寝祠园宜如礼勿复修。”奏可。
后岁余,玄成薨,匡衡为丞相。上寝疾,梦祖宗谴罢郡国庙,上少弟楚孝王亦梦焉。上诏问衡,议欲复之,衡深言不可。上疾久不平。衡惶恐,祷高祖、孝文、孝武庙曰:“嗣曾孙皇帝恭承洪业,夙夜不敢康宁,思育休烈,以章祖宗之盛功。故动作接神,必因古圣之经。往者有司以为前因所幸而立庙,将以系海内之心,非为尊祖严亲也。今赖宗庙之灵,六合之内莫不附亲,庙宜一居京师,天子亲奉,郡国庙可止毋修。皇帝祗肃旧礼,尊重神明,即告于祖宗而不敢失。今皇帝有疾不豫,乃梦祖宗见戒以庙,楚王梦亦有其序。皇帝悼惧。即诏臣衡复修立。谨案上世帝王承祖祢之大礼,皆不敢不自亲。郡国吏卑贱,不可使独承。又祭祀之义以民为本,间者岁数不登,百姓困乏,郡国庙无以修立。《礼》,凶年则岁事不举,以祖祢之意为不乐,是以不敢复。如诚非礼义之中,违祖宗之心,咎尽在臣衡,当受其殃,大被其疾,队在沟渎之中。皇帝至孝肃慎,宜蒙祐福。唯高皇帝、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省察,右飨皇帝之孝,开赐皇帝眉寿亡疆,令所疾日瘳,平复反常,永保宗庙,天下幸甚!”
以下是对“韦贤”相关诗句的赏析:
- 《汉书·传》中诗句
- 原文节选:“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芾,四牡龙旗。”
- 诗句解释:这句诗描绘了韦家从楚国的豕韦邑迁入鲁国后,家族服饰华丽、地位显赫的情景。其中,“肃肃”形容韦家的庄重,“豕韦”指他们的祖先居住地,“黼衣朱芾”指的是华丽的礼服和车饰,“四牡龙旗”则暗示着家族权力的象征。
- 《汉书·礼乐志》中诗句
- 原文节选:“肃肃吾祖,保乂维王。燮调物解,四方来尝。”
- 诗句解释:这句诗反映了韦家人作为维护国家安定的力量,四方宾客都来朝拜的情景。诗句中的“肃肃吾祖”表达了对韦家祖先的尊敬,“保乂维王”则是对他们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到的保护和领导作用的赞美。
- 《汉书·礼乐志》中诗句
- 原文节选:“于乎成王,既昭既明。”
- 诗句解释:这句诗表达了对成王(可能指的是汉成帝刘健)的赞美,他在位期间国家得到了光明和繁荣。这里的“既昭既明”意味着既聪明又明智,是对成王统治能力的肯定。
- 《汉书·礼乐志》中诗句
- 原文节选:“皇皇穆穆,临君履上。”
- 诗句解释:这句诗描述了皇族和贵族们恭敬而庄重地侍奉君王的情景。其中的“皇皇穆穆”强调了他们的尊敬和谨慎,而“临君履上”则是指他们对君王的忠诚和服从。
- 《汉书·礼乐志》中诗句
- 原文节选:“下民之孽,匪降自天。”
- 诗句解释:这句诗表达了对普通民众的祝福,希望他们能够摆脱困境,获得幸福。其中的“下民之孽”指的是普通百姓,而“匪降自天”则是说这种幸福不是来自上天的恩赐,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
通过对这些诗句的赏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汉书》的文化底蕴,还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诗歌不仅是文学艺术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