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之,上疾连年,遂尽复诸所罢寝庙园,皆修祀如故,初,上定迭毁礼,独尊孝文庙为太宗,而孝武庙亲未尽,故未毁。上于是乃复申明之,曰:“孝宣皇帝尊孝武庙曰世宗,损益之礼,不敢有与焉。他皆如旧制。”唯郡国庙遂废云。
元帝崩,衡奏言:“前以上体不平,故复诸所罢祠,卒不蒙福。案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园,亲未尽。孝惠、孝景庙亲尽,宜毁。及太上皇、孝文、孝昭太后、昭灵后、昭哀后、武哀王祠,请悉罢,勿奉。”奏可。初,高后时患臣下妄非议先帝宗庙寝园官,故定著令,敢有擅议者弃市。至元帝改制,蠲除此令。成帝时以无继嗣,河平元年复复太上皇寝庙园,世世奉祠。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并食于太上寝庙如故,又复擅议宗庙之命。
成帝崩,哀帝即位。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言:“永光五年制书,高皇帝为汉太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建昭五年制书,孝武皇帝为世宗。损益之礼,不敢有与。臣愚以为迭毁之次,当以时定,非令所为擅议宗庙之意也。臣请与群臣杂议。”奏可。于是,光禄勋彭宣、詹事满昌、博士左咸等五十三人皆以为继祖宗以下,五庙而迭毁,后虽有贤君,犹不得与祖宗并列。子孙虽欲褒大显扬而立之,鬼神不飨也。孝武皇帝虽有功烈,亲尽宜殿。
诗句:久之,上疾连年,遂尽复诸所罢寝庙园,皆修祀如故。
译文:很久之后,皇帝的病情一直不好,于是重新恢复了被废弃的宗庙和园林,全都按照原来的祭祀方式恢复了祭祀活动。当初皇帝制定了轮流破坏和重建祖宗祠堂的制度,因为只有孝文皇帝的祠堂被尊称为太宗,而孝武帝的祠堂亲缘未尽,所以没有废除。皇帝于是重新申明这一规定,说:“孝宣皇帝尊崇孝武皇帝的祠堂为世宗,对损益之礼不敢有意见。其他的都按照旧制。”只有郡国的祠庙就废除了。
赏析:此诗反映了西汉时期皇帝对待宗族祠堂的态度与变化。最初,皇帝为了尊重传统,定下了轮流破坏和重建宗族祠堂的规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对某些宗族祠堂的亲缘关系有所保留,因此没有废除这些祠堂。最终,皇帝在一次疾病之后,决定恢复所有的宗族祠堂,并且按照原来的祭祀方式进行祭祀。这反映了皇帝对宗族的尊重和对传统的重视。同时,这也展示了古代帝王对于家族、宗族的重视,以及他们对于维护家族荣耀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