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行郎中户将事。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侍中阳都侯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先是时,卫司马在部,见卫尉拜谒,常为卫官繇使市买。宽饶视事,案旧令,遂揖官属以下行卫者。卫尉私使宽饶出,宽饶以令诣官府门上谒辞。尚书责问卫尉,由是卫官不复私使候、司马。候、司马不拜,出先置卫,辄上奏辞,自此正焉。
宽饶初拜为司马,未出殿门,断其禅衣,令短离地,冠大冠,带长剑,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居处,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上临飨罢卫卒,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廷尉处其法,半用半不用,公卿贵戚及郡国吏繇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诗句: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
译文: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他精通经术,担任了郡文学,又凭借孝廉的身份做了郎官。
注释:这里的“盖宽饶”是诗的主人公,他的字是“次公”,籍贯是魏郡。他因为精通经术,担任了郡文学,又凭借孝廉的身份做了郎官。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盖宽饶的生平事迹,展示了他刚直高节的品质。诗中通过对盖宽饶的赞美,表达了对正直、清廉官员的向往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正直、清廉官员的推崇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