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以法律为《诗》、《书》。”又引《韩氏易传》言:“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若四时之运,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则不居其位。”书奏,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书中二千石。时,执金吾议,以为宽饶指意欲求禅,大逆不道。谏大夫郑昌愍伤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曰:“臣闻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国有忠臣,奸邪为之不起。司隶校尉宽饶居不求安,食不球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上无许、史之属,下无金、张之托,职在司察,直道而行,多仇少与,上书陈国事,有司劾以大辟,臣幸得从大夫之后,官以谏为名,不敢不言。”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诗句: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以法律为《诗》、《书》。”

译文:此时,皇上正在使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盖宽饶上奏封事说:“现在圣道逐渐废弃,儒术不被重视,把刑罚余剩的人当作周公和召公,把法律当成《诗经》、《尚书》。”

关键词解释:

  1. 圣道:儒家思想中的最高道德准则和政治理想。
  2. 儒术:古代儒家的学说体系,包括经典、礼仪、教育等。
  3. 刑余:指受过刑罚的人,此处比喻那些被弃置不用的人才。
  4. 周、召:周代的两位贤臣,周公旦和召公奭,这里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
  5. 法律:《诗经》、《尚书》:儒家经典的两部重要著作,这里用来比喻儒家的政治理念。

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描述汉武帝时期朝廷的政治状况,展现了当时儒学的衰微和社会风气的转变。盖宽饶的奏折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儒家思想的忽视和对人才的轻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国家政治改革的强烈渴望。文章通过对盖宽饶上书的描述,展现了他的刚直不阿和忧国忧民的精神,以及他所面对的政治困境和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