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博女婿京房以明《易》阴阳得幸于上,数召见言事。自谓为石显、五鹿充宗所排,谋不得用,数为博道之。博常欲诳耀淮阳王,即具记房诸所说灾异及召见密语,持予淮阳王以为信验,诈言:“已见中书令石君求朝,许以金五百斤。贤圣制事,盖虑功而不计费。昔禹治鸿水,百姓罢劳,成功既立,万世赖之。今闻陛下春秋未满四十,发齿堕落,太子幼弱,佞人用事,阴阳不调,百姓疾疫饥馑死者且半,鸿水之害殆不过此。大王绪欲救世,将比功德,何可以忽?博已与大儒知道者为大王为便宜奏,陈安危,指灾异,大王朝见,先口陈其意而后奏之,上必大说。事成功立,大王即有周、邵之名,邪臣散亡,公卿变节,功德亡比,而梁、赵之宠必归大王,外家亦将富贵,何复望大王之金钱?”王喜说,报博书曰:“乃者诏下,止诸侯朝者,寡人憯然不知所出。子高素有颜、冉之资,臧武之智,子贡之辩,卞庄子之勇,兼此四者,世之所鲜。既开端绪,愿卒成之。求朝,义事也,奈何行金钱乎!”博报曰:“已许石君,须以成事。”王以金五百斤予博。

诗句:

  1. 是时,博女婿京房以明《易》阴阳得幸于上,数召见言事。自谓为石显、五鹿充宗所排,谋不得用,数为博道之。
  • 注释:这时,京房的女婿因为懂得《周易》并通晓阴阳之道而得到皇帝的宠爱,多次召见皇上谈论国家大事。他认为自己被丞相石显和五鹿充宗排挤,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因此常常向梁鸿劝说皇上。
  1. 博常欲诳耀淮阳王,即具记房诸所说灾异及召见密语,持予淮阳王以为信验,诈言:“已见中书令石君求朝,许以金五百斤。”
  • 注释:梁鸿经常想要欺骗和炫耀淮阳王,于是详细记录了京房所说的各种灾难现象以及皇上的密语,拿给淮阳王作为证据和验证。他谎称已经见到了中书令石君请求觐见皇上,答应给予黄金五百斤作为礼物。
  1. 贤圣制事,盖虑功而不计费。昔禹治鸿水,百姓罢劳,成功既立,万世赖之。今闻陛下春秋未满四十,发齿堕落,太子幼弱,佞人用事,阴阳不调,百姓疾疫饥馑死者且半,鸿水之害殆不过此。
  • 注释:圣人制定政策是为了考虑功劳而不是计较费用。以前大禹治理洪水,使老百姓劳累不堪,但最终成功地建立了伟大的功绩,使得万代子孙都受益匪浅。现在听说皇上的年龄还不到四十岁,头发稀疏,牙齿松动,太子年幼力弱,奸佞小人当道,阴阳失调,百姓疾病流行,饥荒不断,几乎死了一半人,大禹当年治水的灾害恐怕也不过如此。
  1. 大王绪欲救世,将比功德,何可以忽?博已与大儒知道者为大王为便宜奏,陈安危,指灾异,大王朝见,先口陈其意而后奏之,上必大说。
  • 注释:大王您想要拯救世人,应该效仿古代圣贤的功德,怎么能忽略呢?我已经和一些深谙经学的大儒一起上书给您,陈述国家的安危情况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希望您能够先口头阐述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报告朝廷,这样皇上肯定会非常高兴。
  1. 事成功立,大王即有周、邵之名,邪臣散亡,公卿变节,功德亡比,而梁、赵之宠必归大王,外家亦将富贵,何复望大王之金钱?”
  • 注释:如果事情成功,那么大王就能享有像周公、邵公一样的名声,那些邪恶的大臣就会灭亡,公卿们也会改变态度,您的功德无与伦比,而梁国和赵国的宠幸一定会归于大王,外戚家族也会因此而变得富贵,何必再贪图大王您手中的金钱呢?
  1. 博报曰:“已许石君,须以成事。”王以金五百斤予博。
  • 注释:梁鸿回答说:“已经答应了石君,需要完成这件事。”皇上于是给了梁鸿黄金五百斤。

译文:

这是一首描绘梁鸿劝说淮南王刘安的故事诗。淮南王刘安年轻时就有才华横溢的表现,但是没有得到重用,梁鸿就通过智慧和说服力来影响他,让他放弃金钱的诱惑,专注于国家的事务。最后刘安听从了他的建议,成功阻止了金钱的使用,使得他的名声更加显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