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咸亦明经,历位九卿。家世多为博士者。
张禹字子文,河内轵人也。至禹父徙家莲勺。禹为儿,数随家至市,喜观于卜相者前。久之,颇晓其别蓍布卦意,时从旁言。卜者爱之,又奇其面貌,谓禹父:“是儿多知,可令学经。”及禹壮,至长安学,从沛郡施雠受《易》,琅邪王阳、胶东庸生问《论语》,既皆明习,有徒众,举为郡文学。甘露中,诸儒荐禹,有诏太子太傅萧望之问。禹对《易》及《论语》大义,望之善焉,奏禹经学精习,有师法,可试事。奏寝,罢归故宫。久之,试为博士。初元中,立皇太子,而博士郑宽中以《尚书》授太子,荐言禹善说《论语》。诏令禹授太子《论语》,由是迁光禄大夫。数岁,出为东平内史。
元帝崩,成帝即位,征禹、宽中,皆以师赐爵关内侯,宽中食邑八百户,禹六百户。拜为诸吏光禄大夫,秋中二千石,给事中,领尚书事。是时,帝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辅政专权。而上富于春秋,谦让,方乡经学,敬重师傅。而禹与凤并领尚书,内不相安,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凤。上报曰:“朕以幼年执政,万机惧失其中,君以道德为师,故委国政。君何疑而数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朕无闻焉。君其固心致思,总秉诸事,推以孳孳,无违朕意。”加赐黄金百斤、养牛、上尊酒,太官致餐,侍医视疾,使者临问。禹惶恐,复起视事,河平四年代王商为丞相,封安昌侯。
《汉书·匡张孔马传》是班固所撰写的一篇传记,记载了匡衡、张禹、孔光和马宫等人的事迹。下面将按照原文内容对诗句进行注释:
- 子咸也 - 这里指的是匡衡的儿子匡稚圭(字稚圭),他是东海郡承县的人。
- 家世多为博士者 - 匡氏家族世代从事教育工作,有许多人是当时的博士。
- 张禹字子文 - 张禹是河内轵县人,他的名字由“子文”组成。
- 至禹父徙家莲勺 - 张禹的父亲因为某种原因搬到了莲勺这个地方。
- 禹为儿时数随家至市 - 在张禹年幼时,他经常跟随家人去市场游玩,喜欢看那些占卜相面的人表演。
- 禹为儿,数随家至市,喜观于卜相者前 - 这里的“卜相者”是指占卜相面的人,他们通过观看人们的面相来判断未来的命运。
- 颇晓其别蓍布卦意 - 尽管年纪尚小,张禹已经开始理解并区分各种占卜方法的用途和意义。
- 久之,颇晓其别蓍布卦意,时从旁言 -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张禹不仅了解了占卜的技艺,还能够在旁边帮助讲解和分析。
- 及禹壮,至长安学 - 当张禹长大后,他去了长安继续他的学业。
- 从沛郡施雠受《易》 - 他在沛郡与施雠学习《易经》。
- 琅邪王阳、胶东庸生问《论语》 - 在琅邪和胶东地区,王阳和庸生向他询问《论语》的问题,并且都得到了很好的回答。
- 既皆明习,有徒众,举为郡文学 - 由于他的学识和才华,他被提升为郡中的文学官员。
- 甘露中,诸儒荐禹 - 在甘露年间,一些学者推荐张禹参与政事。
- 诏令禹授太子《论语》 - 皇帝命令张禹教授皇太子《论语》,由此他得以升迁并获得一定的官职。
《汉书·匡张孔马传》不仅记载了这些人物的生平和成就,还反映了东汉时期儒学的兴盛和社会背景。这些历史资料不仅对研究汉代文化和政治有着重要价值,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