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即位,征霸,以师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号褒成君,给事中,加赐黄金二百斤,第一区,徙名数于长安。霸为人谦退,不好权势,常称爵位泰过,何德以堪之!上欲致霸相位,自御史大夫贡禹卒,及薛广德免,辄欲拜霸。霸让位,自陈至三,上深知其至诚,乃弗用。以是敬之,赏赐甚厚。及霸薨,上素服临吊者再,至赐东园秘器、钱、帛,策赠以列侯礼,谥曰烈君。
霸四子,长子福嗣关内侯。次子捷、捷弟喜皆列校尉、诸曹。光,最少子也,经学尤明,年未二十,举为议郎。光禄勋匡衡举光方正,为谏大夫。坐议有不合,左迁虹长,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是时,博士选三科,高为尚书,次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补诸侯太傅。光以高第为尚书,观故事品式,数岁明习汉制及法令。上甚信任之,转为仆射、尚书令。有诏光周密谨慎,未尝有过,加诸吏官,以子男放为侍郎,给事黄门。数年,迁诸吏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赐黄金百斤,领尚书事。后为光禄勋,复领尚书,诸吏给事中如故,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章主之过,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光,帝师傅子,少以经行自著,进官蚤成。不结党友,养游说,有求于人。既性自守,亦其势然也。徙光禄勋为御史大夫。
汉元帝时期的匡张孔马传
《汉书·匡张孔马传》是一篇关于元帝时期几位名儒的传记文献,这些人物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文章通过讲述他们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们的政治智慧、道德修养以及对于国家治理的贡献。以下是对这篇文献的赏析:
文本背景与历史价值: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儒学成为官方文化。匡衡等人作为儒家代表,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还在社会道德和文化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阅读《汉书》,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汉代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运作方式。
人物形象塑造:文中对匡衡等人物的描绘生动具体,如“常称爵位泰过,何德以堪之”展示了匡衡谦逊的性格。这种描写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也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品德追求。
历史事件与人物关系:文章记录了匡衡等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事件和决策过程,如匡衡因不满官场黑暗而选择隐退,体现了个人价值观与现实利益之间的冲突。通过这些事件的描述,我们可以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人物行为的内在逻辑。
文学手法与表达技巧:本文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同时,运用了对话、描述等多种文学手法,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不仅传达了匡衡的学识,也反映了儒家学者对他的高度评价。
历史启示与现代价值:通过对匡衡等人物事迹的研究,我们可以获得宝贵的历史启示,如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个人的清白和道德修养,以及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汉书·匡张孔马传》不仅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探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时代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