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岁,右将军褒、后将军博坐定陵、红阳侯皆免为庶人。以光为左将军,居右将军官职,执金吾王咸为右将军,居后将军官职。罢后将军官。数月,丞相方进薨,召左将军光,当拜,已刻侯印书赞,上暴崩,即其夜于大行前拜受丞相、博山侯印绶。
哀帝初即位,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褒赏大臣,益封光千户。时,成帝母太皇太后自居长乐宫,而帝祖母定陶傅太后在国邸,有诏问丞相、大司空:“定陶共王太后宜当何居?”光素闻傅太后为人刚暴,长于权谋,自帝在襁褓而养长教道至于成人,帝之立又有力。光心恐傅太后与政事,不欲令与帝旦夕相近,即议以为定陶太后宜改筑宫。大司空何武曰:“可居北宫。”上从武言。北宫有紫房复道通未央宫,傅太后果从复道朝夕至帝所,求欲称尊号,贵宠其亲属,使上不得直道行。顷之,太后从弟子傅迁在左右尤倾邪,上免官遣归故郡。傅太后怒,上不得已复留迁。光与大司空师丹奏言:“诏书‘侍中、驸马都尉迁巧佞无义,漏泄不忠,国之贼也,免归故郡。’复有诏止。天下疑惑,无所取信,亏损圣德,诚不小愆。陛下以变异连见,避正殿,见群臣,思求其故,至今未有所改。臣请归迁故郡,以销奸党,应天戒。”卒不得遣,复为侍中。胁于傅太后,皆此类也。
汉书·匡张孔马传
历史人物生平事迹及时代背景解析
- 匡衡生平
- 匡衡出生贫寒,家境艰难
- 自学成才,家贫而志坚
- 以经学成就获取官职
- 匡衡与儒学关系
- 匡衡对儒学贡献突出
- 匡衡经学精深,有师道尊严
- 匡衡学术影响深远
- 匡衡政治生涯
- 匡衡在官场上遭遇挫折
- 匡衡上书奏对,本于经术
- 匡衡与高官矛盾冲突
- 匡衡政治影响
- 匡衡政治立场坚定
- 匡衡为政清廉,不图私利
- 匡衡政策推动社会进步
- 匡衡晚年生活
- 匡衡晚年归隐故乡
- 匡衡晚年生活简朴,自得其乐
- 匡衡晚年思想转变,追求精神境界提升
- 匡衡历史评价
- 匡衡被后世誉为“无说《诗》匡鼎来”
- 匡衡被尊为儒家学者典范
- 匡衡被认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
- 匡衡作品分析
- 匡衡《匡张孔马传》原文解读
- 匡衡《匡张孔马传》文学价值探讨
- 匡衡《匡张孔马传》历史意义评析
- 匡衡研究现状
- 匡衡研究文献回顾
- 匡衡研究学术争议
- 匡衡研究未来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