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一为大司徒、太傅、太师,历三世,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自为尚书,止不教授,后为卿,时会门下大生讲问疑难,举大义云。其弟子多成就为博士、大夫者,见师居大位,几得其助力,光终无所荐举,至或怨之。其公如此。

光年七十,元始五年薨。莽白太后,使九卿策赠以太师、博山侯印绶,赐乘舆、秘器、金钱、杂帛。少府供张,谏大夫持节与谒者二人使护丧事,博士护行礼。太后迹遣中谒者持节视丧。公卿百官会吊送葬。载以乘舆辒辌及副各一乘,羽林孤儿诸生合四百人挽送。车万余辆,道路皆举音以过丧。将作穿复土,可甲卒五百人,起坟如大将军王凤制度。谥曰简烈侯。

初,光以丞相封,后益封,凡食邑万一千户。疾甚,上书让还七千户,及还所赐一第。

光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一为大司徒、太傅、太师,历三世,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自为尚书,止不教授,后为卿,时会门下大生讲问疑难,举大义云。其弟子多成就为博士、大夫者,见师居大位,几得其助力,光终无所荐举,至或怨之。其公如此。
译文:张光历任两次御史大夫和丞相,一次大司徒、太傅、太师,经历三代,担任公辅职位长达十七年。他曾作为尚书,只负责文书工作而不教授学生,后来担任卿职,时常与门下的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并讲授大义。他培养出许多成为博士和大夫的人,看到老师处于高位,几乎能得到他的帮助,但张光始终没有举荐他们,有时甚至因此怨恨张光。他的公正如此。
注释:公辅:指辅佐国君的大臣。历三世:经历了三代君主。尚书:古代官职名,掌管文书奏章。尚书,这里指张光。大义:重大的道理。少府:汉代官名,主管皇帝内务。中谒者:汉代官名,负责传达圣旨。中谒者持节与谒者二人使护丧事:中谒者持节,是皇帝派来的使者。谒者二人,是保护使者的随从官员。谏大夫:汉代官职名,负责议论国家大事得失。持节与谒者二人使护丧事:谏大夫拿着符节与谒者一同护送灵柩。将作:官署名,主管土木工程建筑。穿复土:挖掘坟墓周围的土坑,用来掩埋死者。羽林孤儿诸生:羽林孤儿是指汉武帝时期因罪被贬谪为羽林郎的孤儿,这里泛指朝廷中受过屈辱的官员和平民子弟。挽送:用车拉着送葬。辒辌:一种车,用木头制成,可以移动。副各一乘:每辆车都有两匹马驾着。甲卒五百人:五百名士兵。起坟如大将军王凤制度:起坟的规格按照大将军王凤的制度来办。谥曰简烈侯:谥号为“简烈侯”,这是对张光的追赠。初:开始的时候。食邑万一千户:张光被封食邑一万一千户。疾甚:疾病严重。上书让还七千户:向朝廷上疏请求退还七千户的封地。及还所赐一第:连同赏赐的住宅也一起退还。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张光一生的经历和他在朝政中所表现出的伟大品质。他曾经担任过多个重要的职务,包括御史大夫、丞相、大司徒、太傅、太师等,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而滥用权力,而是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每一个臣子和百姓,这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同时,张光也是一个注重教育的人,他虽然身居高位,却从不懈怠自己的职责,而是致力于培养更多的人才。他不仅自己亲自教学,还在生前就已经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传承。他的弟子们在他的指导下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这也是他对后人最大的贡献和荣耀。此外,张光还非常关心民生,他深知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安居乐业。因此,在担任尚书期间,他不仅处理政务,还常常关注百姓的生活状况,力求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他作为一名优秀政治家的重要品质之一。总的来说,《汉书·传·匡张孔马传》通过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张光这位伟大人物的形象和精神风貌。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