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放嗣。莽篡位后,以光兄子永为大司马,封侯。昆弟子至卿大夫四五人。始光父霸以初元元年为关内侯食邑。霸上书求奉孔子祭祀,元帝下诏曰:“其令师褒成君关内侯霸以所食邑八百户祀孔子焉。”故霸还长子福名数于鲁,奉夫子祀。霸薨,子福嗣。福薨,子房嗣。房薨,子莽嗣。元始元年,封周公、孔子后为列侯,食邑各二千户。莽更封为褒成侯,后避王莽,更名均。

马宫字游卿,东海戚人也。治《春秋》严氏,以射策甲科为郎,迁楚长史,免官。后为丞相史司直。师丹荐宫行能高洁,迁廷尉平,青州刺史,汝南、九江太守,所在见称。征为詹事,光禄勋,右将军,代孔光为大司徒,封扶德侯。光为太师薨,宫复代光为太师,兼司徒官。

初,宫哀帝时与丞相、御史杂议帝祖母傅太后谥,及元始中,王莽发傅太后陵徙归定陶,以民葬之,追诛前议者。宫为莽所厚,独不及,内惭惧,上书谢罪乞骸骨。莽以太皇太后诏赐宫策曰:

匡衡之志与传承之道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其家世虽农,但衡自幼好学不辍,贫贱之中,以勤劳自供,尤以精力过人而著称于时。诸儒称其《诗》解深美,可见其学识深厚,为后学所仰慕。

匡衡初以射策甲科名动京师,却因不应令陈除被贬为太常掌故,再调补平原文学,其间虽屡遭挫折,但不改其求学之心。其经学精研,说有师道,观览可观,深得望之赞誉,宣帝亦赏识其才,未用其为官,然皇太子见其对《诗》,私善之。

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前将军萧望之为副。望之名儒有师傅旧恩,天子任之,多所贡荐。而高充位而已,与望之有隙。

匡衡上书奏对《诗》义,本于经术,学问议论与行止操守判然二物。其言“无说《诗》,匡鼎来;匡语《诗》,解人颐。” 表达了匡衡对于学问的尊崇和对《诗经》深刻理解的自豪。

王莽篡汉,立新朝,改元始元年,封周公、孔子后人为列侯,享邑各二千户,是为褒成侯。王莽更名均,避讳王莽,以示谦逊。马宫,字游卿,东海戚人也。治《春秋》,严氏,因射策甲科而为郎,迁楚长史,免官后为丞相史司直。师丹荐宫行能高洁,迁廷尉平,青州刺史,汝南、九江太守,皆所在称誉。征为詹事、光禄勋、右将军,代孔光为大司徒,封扶德侯。光为太师薨,宫复代光作太师兼司徒官。

初,宫哀帝时与丞相、御史议帝祖母傅太后谥,及元始中王莽发傅太后陵徙归定陶,以民葬之,追诛前议者。宫为莽所厚,独不及,内惭惧,上书谢罪乞骸骨。

王莽以太皇太后诏赐宫策曰:“夫匡衡之学,犹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也。其文采斐然,如日月之光华;其志节坚忍,如江河流长。吾闻古人云:‘君子以温润为德,以刚毅为质。’衡之德行,实乃如此。今予赐策,表彰其德业,使后世知有匡衡,犹如有明月皎洁,如江河滔滔不绝,永垂不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