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后,韩信为匈奴将,及赵利、王黄等数背约,侵盗代、雁门、云中。居无几何,陈豨反,与韩信合谋击代。汉使樊哙往击之,复收代、雁门、云中郡县,不出塞。是时,匈奴以汉将数率众往降,故冒顿常往来侵盗代地。于是高祖患之,乃使刘敬奉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冒顿乃少止。后燕王卢绾复后,率其党且万人降匈奴,往来苦上谷以东,终高祖世。
考惠、高后时,冒顿浸骄,乃为书,使使遗高后曰:“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高后大怒,召丞相平及樊哙、季布等,议斩其使者,发兵而击之。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问季布,布曰:“哙可斩也!前陈豨反于代,汉兵三十二万,哙为上将军,时匈奴围高帝于平城,哙不能解围。天下歌之曰:‘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今歌吟之声未绝,伤痍者甫起,而哙欲摇动天下,妄言以十万众横行,是面谩也。且夷狄璧如禽兽,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高后曰:“善。”令大谒者张泽报书曰:“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冒顿得书,复使使来谢曰:“未尝闻中国礼义,陛下幸而赦之。”因献马,遂和亲。
诗句:是后,韩信为匈奴将,及赵利、王黄等数背约,侵盗代、雁门、云中。
译文:从那时起,韩信担任匈奴将领,以及赵利、王黄等人多次背叛条约,侵扰代郡、雁门和云中。
注释:这是《汉书·传·匈奴传上》中的一段描述,描述了韩信在担任匈奴将领期间,与其他人物如赵利、王黄等人的互动。他们的行为包括背叛汉朝,侵扰代郡、雁门和云中等地。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韩信与匈奴将领之间的互动进行描绘,展现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紧张的关系。诗中的“是后”一词,表明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具体事件,而韩信作为汉朝的将领,其行为直接影响了匈奴的安全和汉朝的战略布局。诗中提到的其他人物,如赵利、王黄等人,也是这一事件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背叛行为进一步加剧了汉朝对匈奴的压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冲突,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和战争的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