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哀帝建平二年,乌孙庶子卑援疐翕侯人众入匈奴西界,寇盗牛畜,颇杀其民。单于闻之,遣左大当户乌夷泠将五千骑击乌孙,杀数百八,略千余人,驱牛畜去。卑援疐恐,遣子趋逯为质匈奴。单于受,以状闻。汉遣中郎将丁野林、副校尉公乘音使匈奴,责让单于,告令还归卑援疐质子。单于受诏,遣归。

建平四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时哀帝被疾,或言匈奴从上游来厌人,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单于使辞去,未发,黄门郎扬雄上书谏曰:

臣闻《六经》之治,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二者皆微,然而大事之本,不可不察也。今单于上书求朝,国家不许而辞之,臣愚以为汉与匈奴从此隙矣。本北地之狄,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其不可使隙甚明。臣不敢远称,请引秦以来明之。

至哀帝建平二年,乌孙庶子卑援疐翕侯人众入匈奴西界,寇盗牛畜,颇杀其民。单于闻之,遣左大当户乌夷泠将五千骑击乌孙,杀数百八,略千余人,驱牛畜去。卑援疐恐,遣子趋逯为质匈奴。单于受,以状闻。汉遣中郎将丁野林、副校尉公乘音使匈奴,责让单于,告令还归卑援疐质子。单于受诏,遣归。建平四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时哀帝被疾(12),或言匈奴从上游来厌人(13),自黄龙、竟宁时(14),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15)。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16),亦以为虚费府帑(17),可且勿许。单于使辞去,未发,黄门郎扬雄上书谏曰:臣闻《六经》之治,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二者皆微(19),然而大事之本,不可不察也。

汉朝的使者向匈奴皇帝提出抗议,并要求他们归还卑援疐作为人质的儿子。单于接受了汉朝的诏书,并将儿子遣送回汉朝。

在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单于上书请求与汉朝进行五年一次的朝觐礼。当时,汉哀帝正患病在身,大臣们担忧匈奴的频繁访问可能会给汉朝带来麻烦。因此,他们建议汉朝暂时不要答应匈奴的请求。但单于仍然坚持自己的请求。汉朝派遣中郎将丁野林和副校尉公乘音前往匈奴处理此事。

在这次事件后,汉朝的官员们对匈奴的请求感到忧虑,认为匈奴的频繁访问可能会给汉朝带来麻烦。他们担心匈奴可能会因为不满而采取军事行动,从而威胁到汉朝的安全。因此,他们建议汉朝暂时不要答应匈奴的请求。

单于仍然坚持自己的请求。汉朝派出了使者前去匈奴处理此事。

在此次事件中,汉朝的官员们对匈奴的请求提出了批评和警告。他们认为,尽管匈奴的请求可能是出于某种原因,但汉朝应该谨慎对待,不应轻易答应匈奴的要求。

汉朝的官员们还提到了《六经》和《兵家》的观点,强调了未战未乱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如果汉朝轻易答应匈奴的要求,可能会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建平四年的事件后,汉朝的官员们对于如何处理与匈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讨论。他们意识到,虽然外交关系是国家间重要的交流方式,但也需要谨慎处理,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建平四年的事件反映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复杂关系。尽管双方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通过这次事件,汉朝的官员们对于如何处理与匈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