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夫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于狼望之北哉?以为不一劳者不久佚,不暂费者不永宁,是以忍百万之师以摧饿虎之喙,运府库之财填卢山之壑而不悔也。至本始之初,匈奴有桀心,欲掠乌孙,侵公主,乃发五将之师十五万骑猎其南,而长罗侯以乌孙五万骑震其西,皆至质而还。时鲜有所获,徒奋扬威武,明汉兵若雷风耳。虽空行空反,尚诛两将军。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逮至元康、神爵之间,大化神明,鸿恩溥洽,而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日逐、呼韩邪携国归化,扶伏称臣,然尚羁縻之,计不颛制。自此之后,欲朝者不距,不欲者不强。何者?外国天性忿鸷,形容魁健,负力怙气,难化以善,易隶以恶,其强难诎,其和难得。故未服之时,劳师远攻,倾国殚货,伏尸流血,破坚拔敌,如彼之难也;既服之后,尉荐抚循,交接赂遗,威仪俯仰,如此之备也。往时尝屠大宛之城,蹈乌桓之垒,探姑缯之壁,藉荡姐之场,艾朝鲜之旃,拔两越之旗,近不过旬月之役,远不离二时之劳,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云彻席卷,后无余灾。唯北狄为不然,真中国之坚敌也。三垂比之悬矣,前世重之慈甚,未易可轻也。

诗句及译文

且夫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于狼望之北哉?

  • 诗句释义
  1. “且夫”表示“至于”。
  2. “前世”指过去的时代。
  3. “岂乐”表示“是否乐于”。
  4. “倾”指耗费。
  5. “无量”意为“无穷无尽”。
  6. “之”是连接词,无义。
  7. “费”指费用、开支。
  8. “役”指使、使用。
  9. “无罪”指没有罪过。
  10. “人”指百姓。
  11. “快心”意指满足、快乐。
  12. “狼望”指匈奴人的居住地或方向。
  13. “北”指北方。
  • 译文
    在古代,难道人们乐于花费无穷无尽的费用,役使无辜的人民,在狼望的北方寻找快乐吗?认为不劳而获不会长久安逸,暂时花费不会永远安宁,因此忍受百万大军摧毁凶猛的匈奴,用国库的财富填满山壑却不后悔。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汉朝初期与晚期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其效果。初期汉匈关系紧张,武帝时期通过战争逐步削弱了匈奴力量。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汉廷采取了更为宽松和羁縻的政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稳定边疆。这种政策的调整不仅影响了双方的关系,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