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奏,天子寤焉,召还匈奴使者,更报单于书而许之。赐雄帛五十匹,黄金十斤。单于未发,会病,复遣使愿朝明年。故事,单于朝,从名王以下及从者二百余人。单于又上书言:“蒙天子神灵,人民盛壮,愿从五百人入朝,以明天子盛德。”上皆许之。
元寿二年,单于来朝,上以太岁厌胜所在,舍之上林苑蒲陶宫。告之以加敬于单于,单于知之。加赐衣三百七十袭,锦绣缯帛三万匹,絮三万斤,它如河平时。既罢,遣中郎将韩况送单于。单于出塞,到休屯井,北度车田卢水,道里回远。况等乏食,单于乃给其粮,失期不还五十余日。
初,上遣稽留昆随单于去,到国,复遣稽留昆同母兄右大且方与妇入待。还归,复遣且方同母兄左日逐王都与妇人侍。是时,汉平帝幼,太皇太后称制,新都侯王莽秉政,欲说太后以威德至盛异于前,乃风单于令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云入侍太后,所以常赐之甚厚。
诗句
- 书奏,天子寤焉:皇帝收到奏章后感到惊讶并醒悟过来。
- 召还匈奴使者,更报单于书而许之:皇帝召集了匈奴的使节,并且回应了他们的来信并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 赐雄帛五十匹,黄金十斤:赐给张骞五十匹帛和十斤金。
- 单于未发,会病,复遣使愿朝明年:单于因为生病未能出发,又派使节表示希望在来年再进行朝见。
- 上书言:“蒙天子神灵,人民盛壮,愿从五百人入朝,以明天子盛德。”上皆许之:单于上奏书说“感激皇天的神灵和百姓的强健,愿意带五百人入朝,以此来展现皇上的圣德”。皇帝都答应了。
- 元寿二年,单于来朝,上以太岁厌胜所在,舍之上林苑蒲陶宫:元寿二年,单于来朝,皇帝因为太岁的原因选择在上林苑里的蒲陶宫招待他。
- 告之以加敬于单于,单于知之:告诉单于要对他更加尊敬,单于知道了这一点。
- 加赐衣三百七十袭,锦绣缯帛三万匹,絮三万斤:单于得到了三百七十套衣物、三十万匹丝绸和三万斤棉花。
- 既罢,遣中郎将韩况送单于:事情结束之后,皇帝派中郎将韩况送单于回国。
- 单于出塞,到休屯井,北度车田卢水,道里回远:单于出了边塞,到了休屯井,向北渡过车田卢水,路途非常遥远。
- 况等乏食,单于乃给其粮,失期不还五十余日:韩况等人缺食,单于就给他们粮食,他们迟到了五十多天。
译文
皇帝收到奏章后感到惊讶并醒悟过来。他召回匈奴的使节,回应了他们的来信并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皇帝赏赐张骞五十匹帛和十斤金。然而单于因为因病未能出发,又派使节表示希望能够在来年再进行朝见。单于上奏书说“感激皇天的神灵和百姓的强健,愿意带五百人入朝,以此来展现皇上的圣德”。皇帝都答应了。元寿二年,单于来朝,皇帝因为太岁的原因选择在上林苑里的蒲陶宫招待他。皇帝告诉他要对他更加尊敬。单于知道了这一点。皇帝赐予了他三百七十套衣物、三十万匹丝绸和三万斤棉花。事情结束之后,皇帝派中郎将韩况送单于回国。单于出了边塞,到了休屯井,向北渡过车田卢水,路途非常遥远。韩况等人缺食,单于就给他们粮食,他们迟到了五十多天。
关键词解释及赏析
- 上书言: 指匈奴单于向汉朝皇帝提交奏书,表达对汉朝的敬意和愿望与汉朝保持友好关系。
- 加赐衣三百七十袭: 给予大量的丝绸和衣物,显示汉朝皇帝对匈奴单于的尊重和优待。
- 失期不还五十余日: 单于派出的军队因各种原因(如疾病、食物短缺等)导致延误返回,违反了约定的时间。这反映了汉朝与匈奴之间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 太岁厌胜: 一种古代迷信说法认为某些年份或日子会对人或事物不利,所以人们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这种影响。这里用来说明汉朝皇帝选择某个特定的日子接待单于的原因。
- 新都侯王莽秉政: 王莽是西汉末年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汉平帝时期担任辅政大臣,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 王昭君女须卜居次云: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女之一,她的妹妹须卜居次云也因其美貌而被选为汉朝的宫女。这个故事反映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