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神灵之所想望,国家虽费,不得已者也。奈何距以来厌之辞,疏以无日之期,消往昔之恩,开将来之隙!夫款而隙之,使有恨心,负前言,缘往辞,归怨于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夫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诚先于未然,即蒙恬、樊哙不复施,棘门、细柳不复备,马邑之策安所设,卫、霍之功何得用,五将之威安所震?不然,一有隙之后,虽智者劳心于内,辩者毂击于外,犹不若未然之时也。且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护三十六国,费岁以大万计者,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乃以制匈奴也。夫百年劳之,一日失之,费十而爱一,臣窃为国不安也。唯陛下少留意于未乱未战,以遏边萌之祸。

诗句

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神灵之所想望,国家虽费,不得已者也。奈何距以来厌之辞,疏以无日之期,消往昔之恩,开将来之隙!夫款而隙之,使有恨心,负前言,缘往辞,归怨于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夫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诚先于未然,即蒙恬、樊哙不复施,棘门、细柳不复备,马邑之策安所设,卫、霍之功何得用,五将之威安所震?不然,一有隙之后,虽智者劳心于内,辩者毂击于外,犹不若未然之时也。且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护三十六国,费岁以大万计者,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乃以制匈奴也。夫百年劳之,一日失之,费十而爱一,臣窃为国不安也。唯陛下少留意于未乱未战,以遏边萌之祸。    

译文

现今单于归附汉朝,心怀诚意之心,希望远离自己的领地,在面前陈诉自己的忠诚。这正符合古代的良策,也是天地神灵的期待。虽然耗费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是必要的,但也只能如此了。可是我们却拒绝了他的来朝请求,疏远了他,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时间期限。这会削弱他对我们过去的感激之情,从而为他未来可能的背叛留下隐患!如果我们对他表示出信任,他却反而心生怨恨,背离我们的前言,我们会失去他对我们的信任。如果他因此而对汉朝产生怨恨并最终与我们断绝关系的话,那我们将永远无法再获得他的忠诚,即使我们用武力威慑他也无法改变现状。如果这样,那么一旦出现裂痕之后,即使是最聪明的人也会感到烦恼,那些擅长辩论的人也会因为无法说服对方而倍感压力。因此,我私下里认为我们目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陛下,请在和平与战争尚未爆发之前就加以防范。```    

注释

1. **单于**:指匈奴的首领。    
2. **怀款诚之心**:表达真诚的意愿。    
3. **欲离其庭**:想要离开自己的领地。    
4. **陈见于前**:向朝廷陈述自己的立场或意愿。    
5. **此乃上世之遗策**:这是古代的策略。    
6. **神灵之所想望**:天地神灵的期望。    
7. **国家虽费,不得已者也**:尽管国家耗费巨大,但别无选择。    
8. **距**:拒绝。    
9. **疏**:疏远。    
10. **消**:削弱。    
11. **往昔之恩**:过去对单于的恩惠。    
12. **开将来之隙**:为将来的背叛留下隐患。    
13. **明者视于无形**:聪明的人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14. **聪者听于无声**:听力敏锐的人能够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    
15. **诚先于未然**:真诚的态度体现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有所考虑。    
16. **蒙恬、樊哙**:历史上著名的将领。    
17. **棘门、细柳**:古代边防重地,用来象征坚固的防御。    
18. **马邑之策**:历史上的一次失败的军事计划,用以诱使敌人进入埋伏。    
19. **卫、霍之功**:指西汉时期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的功绩。    
20. **五将之威**:这里泛指强大的军队。    
21. **唯陛下少留意于未乱未战**:希望陛下能够在局势未显明显混乱之前就予以关注。    
22. **遏边萌之祸**:防止边境地区发生祸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当前处理与匈奴的关系方式的担忧。他认为,虽然目前与单于的交往已经花费了大量的资源(如人力和物力),但是这种做法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相反,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策略,而不是仅仅通过拒绝来应对。这种策略包括建立长期的互信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同时也要考虑到长远的利益和发展。作者强调,真正的智慧在于未雨绸缪,而不是仅仅在问题出现后才去寻找解决办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