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居国,王冬治乐越匿地。到卑阗城。去长安万二千三百里。不属都护。至越匿地马行七日,至王夏所居蕃内九千一百四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万,胜兵十二万人。东至都护治所五千五百五十里。与大月氏同俗。东羁事匈奴。

宣帝时,匈奴乖乱,五单于并争,汉拥立呼韩邪单于,而郅支单于怨望,杀汉使者,西阻康居。其后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发戊己校尉西域诸国兵至康居,诛灭郅支单于,语在《甘延寿、陈汤传》。是岁,元帝建昭三年也。

至成帝时,康居遣子侍汉,贡献,然自以绝远,独骄嫚,不肯与诸国相望。都护郭舜数上言:“本匈奴盛时,非以兼有乌孙、康居故也;及其称臣妾,非以失二国也。汉虽皆受其质子,然三国内相输遗,交通如故,亦相候司,见便则发;合不能相亲信,离不能相臣役。以今言之,结配乌孙竟未有益,反为中国生事。然乌孙既结在前,今与匈奴俱称臣,义不可距。而康居骄黠,讫不肯拜使者。都护吏至其国,坐之乌孙诸使下,王及贵人先饮食已,乃饮啖都护吏,故为无所省以夸旁国。以此度之,何故遣子入侍?其欲贾市为好,辞之诈也。匈奴百蛮大国,今事汉其备,闻康居不拜,且使单于有自下之意,宜归其侍子,绝勿复使,以章汉家不通无礼之国。敦煌、酒泉小郡及南道八国,给使者往来人、马、驴、橐驼食,皆苦之。空罢耗所过,送迎骄黠绝远之国,非至计也。”汉为其新通,重致远人。终羁縻而未绝。

康居国,位于今中亚地区,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以下是对这段文本的逐句翻译及注释:

  • 诗句:康居国,王冬治乐越匿地。
  • 注释:康居国王在冬天治理音乐和娱乐活动。
  • 译文:到了卑阗城,距离长安一万二千三百里。不隶属于都护。到达越匿地骑马七天,到达王夏所居住的蕃内九千一百四里。有十二万户,六十万人口,拥有强大的兵力十二万人。东至都护治所五千五百五十里。与大月氏同俗。东面事奉匈奴。
  •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康居国的地理位置、气候以及与匈奴的关系,展示了汉朝与康居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汉书·传上》中的这段文本通过详细的地理描述和历史背景,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生动的中亚地区地图,同时也反映了西汉时期对外交流的盛况和西域各国的多样性。通过对这段文本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