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康居西北可二千里,有奄蔡国。控弦者十余万人。与康居同俗。临大泽,无崖,盖北海云。

康居有小王五:一曰苏■王,治苏■城,去都护五千七百七十六里,去阳关八千二十五里;二曰附墨王,治附墨城,去都护五千七百六十七里,去阳关八千二十五里;三曰窳匿王,治窳匿城,去都护五千二百六十六里,去阳关七千五百二十五里;四曰罽王,治罽城,去都护六千二百九十六里,去阳关八千五百五十五里;五曰奥鞬王,治奥鞬城,去都护六千九百六里,去阳关八千三百五十五里。凡五王,属康居。

大宛国,王治贵山城,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户六万,口三十万,胜兵六万人。副王、辅国王各一人。东至都护治所四千三十一里,北至康居卑阗城千五百一十里,西南至大月氏六百九十里。北与康居、南与大月氏接,土地风气物类民俗与大月氏、安息同。大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至数十岁不败。俗耆酒,马耆目宿。

《汉书》中提到康居位于“西域名城,东西二千五百余里,南北二千八百馀里”,且在地理上与汉朝接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一种地理观念。

康居地区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连接着中亚、南亚甚至欧洲的诸多国家。从历史记载来看,康居人以其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吸引了汉朝的兴趣,如康居人用蒲陶酿造美酒,这在当时的汉朝也是一项新奇的工艺。

康居地区在汉代被分为几个小国,每个小国都有自己的王和军队,这表明了当时对康居地区的有效管理和控制。这种政治结构不仅有助于维持内部的稳定,也方便了与外部的交流与合作。

康居人与汉朝保持着友好的贸易关系。例如,康居人将珍贵的宝物带到汉朝,而汉朝则回赠了大量的礼物。这不仅体现了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也反映了双方深厚的文化和外交关系。

康居人的社会习俗与汉朝非常相似。他们重视饮酒并有悠久的酿酒传统,同时他们的音乐、舞蹈和艺术也非常发达。这些都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显示了两地文化的交融和影响。

康居人以擅长经商而闻名,他们能够将商品和文化产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这不仅增强了康居的经济影响力,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融合。

康居人与汉朝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派遣使者来汉朝进行朝贡,同时也向汉朝贡献他们的特产。这种互派使节的行为,加强了两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为双方带来了共同的利益和发展。

康居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地区。从其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文化习俗、经济贸易以及与汉朝的关系等多个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