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聪慧,善史书,自为妃至即位,常宠于上,后宫希得进见。皇太后及帝诸舅忧上无继嗣,时又数有灾异,刘向、谷永等皆陈其咎在于后宫。上然其言,于是省减椒房掖廷用度。皇后及上疏曰:
妾夸布服粝粮,加以幼稚愚惑,不明义理,幸得免离茅屋之下,备后宫扫除。蒙过误之宠,居非命所当托,污秽不修,旷职尸官,数逆至法,逾越制度,当伏放流之诛,不足以塞责。乃壬寅日大长秋受诏:“椒房仪法,御服舆驾,所发诸官署,及所造作,遗赐外家群臣妾,皆如竟宁以前故事。”妾伏自念,入椒房以来,遗赐外家未尝逾故事,每辄决上,可复问也。今诚时世异制,长短相补,不出汉制而已,纤微之间,未必可同。若竟宁前与黄龙前,岂相放哉?家吏不晓,今一受诏如此,且使妾摇手不得。今言无得发取诸官,殆谓未央官不属妾,不宜独取也。言妾家府亦不当得,妾窃惑焉。幸得赐汤沐邑以自奉养,亦小发取其中,何害于谊而不可哉?又诏书言服御所造,皆如竟宁前,吏诚不能揆其意,即且令妾被服所为不得不如前。设妾欲作某屏风张于某所,曰故事无有,或不能得,则必绳妾以诏书矣。此二事诚不可行,唯陛下省察。
诗句与译文
后聪慧,善史书,自为妃至即位,常宠于上,后宫希得进见。皇太后及帝诸舅忧上无继嗣,时又数有灾异,刘向、谷永等皆陈其咎在于后宫。上然其言,于是省减椒房掖廷用度。皇后及上疏曰:
诗句解释:
- “后聪慧,善史书”:“后”(即后来的皇后)聪明伶俐,善于书写史书。
- “自为妃至即位,常宠于上,后宫希得进见”:她从成为皇后(妃子)一直升至皇帝,经常受到皇帝的宠爱,后宫中很少有机会见到她。
- “皇太后及帝诸舅忧上无继嗣”:皇太后和皇帝的舅舅们担心皇帝没有继承人。
- “时又数有灾异,刘向、谷永等皆陈其咎在于后宫”:此时还发生了多次自然灾害,刘向和谷永等人都认为这些灾异是由于后宫引起的。
- “上然其言,于是省减椒房掖廷用度”:皇帝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开始减少皇宫内的开支。
- “皇后及上疏曰”:皇后也上书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译文:
这位聪慧且擅长书写史书的女子,从成为皇后(妃子)一直升至皇帝,皇帝非常宠幸她,后宫中很少有人能够见到她。皇太后和皇帝的舅舅们担心皇帝没有继承人。此时还发生了多次自然灾害,刘向和谷永等人都认为这些灾异是由于后宫引起的。皇帝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开始减少皇宫内的开支。皇后也上书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注释:
- “后”:指后来的那位皇后。
- “善史书”:擅长书写史书。
- “自为妃至即位”:从成为妃子到最终成为皇帝。
- “常宠于上”:经常受到皇帝的宠爱。
- “后宫希得进见”:后宫中很少有人有机会见到她。
- “皇太后及帝诸舅忧上无继嗣”:皇太后和皇帝的舅舅们担心皇帝没有继承人。
- “时又数有灾异,刘向、谷永等皆陈其咎在于后宫”:此时还发生了多次自然灾害,刘向和谷永等人都认为这些灾异是由于后宫引起的。
- “上然其言”:皇帝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 “省减椒房掖廷用度”:减少皇宫内的费用。
- “皇后及上疏曰”:皇后也上书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西汉后期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皇后作为皇族成员,因皇帝宠幸而备受瞩目,同时她也关心皇帝的未来继承问题。当朝廷内外有关于后宫影响政治稳定的议论时,她上书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担忧,并请求皇帝减少后宫开支,以稳定国家。这反映了古代宫廷中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以及个人在国家政治中的角色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