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又欲改太后汉家旧号,易其玺绶,恐不见听,而莽疏属王谏欲谄莽,上书言:“皇天废去汉而命立新室,太皇太后不宜称尊号,当随汉废,以奉天命”。莽乃车驾至东宫,亲以其书白太后。太后曰:“此言是也!”莽因曰:“此悖德之臣也,罪当诛!”于是冠军张永献符命铜璧,文言“太皇太后当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莽乃下诏曰:“予视群公,咸曰‘休哉!其文字非刻非画,厥性自然’。予伏念皇天命予为子,更命太皇太后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协于新、故交代之际,信于汉氏。哀帝之代,世传行诏筹,为西王母共具之祥,当为历代母,昭然著明。于祗畏天命,敢不钦承!谨以令月吉日,亲率群公诸侯卿士,奉上皇太后玺绂,以当顺天心,光于四海焉。”太后听许。莽于是鸩杀王谏,而封张永为贡符子。

诗句

  • 莽又欲改太后汉家旧号,易其玺绶:王莽又想要改变太后汉家的旧称号,更换她的印章。
  • 恐不见听,而莽疏属王谏欲谄莽:恐怕不会被接受,因为王莽的亲信王谏想巴结王莽。
  • 上书言:“皇天废去汉而命立新室,太皇太后不宜称尊号,当随汉废,以奉天命”:他上书说:“上天废弃了汉朝而立了新的朝廷,太皇太后不应该被称为尊号,应该随着汉朝一起废除,以顺应天命”。
  • 于是冠军张永献符命铜璧,文言“太皇太后当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于是,冠军张永贡献出一枚铜璧,上面写着:“太皇太后应当成为新室的文母太皇太后”。
  • 莽乃下诏曰:“予视群公,咸曰‘休哉!其文字非刻非画,厥性自然’。予伏念皇天命予为子,更命太皇太后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协于新、故交代之际,信于汉氏。哀帝之代,世传行诏筹,为西王母共具之祥,当为历代母,昭然著明。于祗畏天命,敢不钦承!谨以令月吉日,亲率群公诸侯卿士,奉上皇太后玺绂,以当顺天心,光于四海焉。”:王莽于是颁布诏书说:“我观察群臣,他们都说’真是太好了啊!这些文字既不是用刀刻的,也不是用笔画的,而是天生如此。我深思上天命令我为儿子,改太皇太后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这和新旧交替的时代相符合,使汉朝的人们相信这是天命。哀帝时期,人们流传着这样的诏书筹文,是西王母所准备的吉祥之物,应当成为历代的母亲,光明磊落并被明确指出。面对敬畏的天命,我们岂敢不恭敬地接受!谨在适当的月份选择吉日,亲自率领群臣、诸侯、卿士,奉上皇太后的印玺,来顺应上天的意志,光大于四海。”
  • 太后听许。莽于是鸩杀王谏,而封张永为贡符子:太后听了王莽的话后同意了。于是王莽毒死了王谏,而封张永为“献符子的贡”。

译文

  • 王莽再次想要更改太皇太后的汉家旧称号,更换她的印。
  • 因为王莽的亲信王谏想巴结王莽,所以担心不被接受。
  • 王谏上书说:“上天废弃了汉朝建立新的朝廷,太皇太后不应再被称为尊号,她应该跟随汉朝一同被废除,以便顺应天命。”
  • 于是,冠军张永献出一枚铜璧,上面写道:“太皇太后应当成为新室的文母太皇太后”。
  • 王莽于是发布诏书说:“我观察群臣,都认为‘真是太好了呀!这些文字既不是刀刻的,也不是笔划的,而是自然形成的。我深思上天命令我为儿子,改太皇太后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这和新旧交替的时代相符,使汉朝的人也相信这是天命。哀帝时期,人们流传着这样的诏书筹文,是西王母所准备的吉祥之物,应当成为历代的母亲,光明磊落并被明确指出。对于敬畏的天命,我们岂敢不恭敬地接受!在适当的月份选择吉日,亲自带领群臣、诸侯、卿士,奉上皇太后的玺,来顺应上天的意志,光大于四海。”
  • 太后听了王莽的话后就同意了。于是王莽毒杀了王谏。同时封张永为“献符子的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莽篡位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诗中反映了王莽对权力的追求和他对传统观念的挑战。通过对太后的称呼从“大汉皇帝之母”变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王莽试图重塑自己的形象,将自身与新朝联系在一起,以此获得民众的支持。此外,诗中还体现了王莽对权力的渴望及他的残忍手段——毒杀反对者的行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