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二岁,傅太后、帝母丁姬皆称尊号。有司奏:“新都侯莽前为大司马,贬抑尊号之议,亏损孝道,及平阿侯仁臧匿赵昭仪亲属,皆就国。”天下多冤王氏。
谏大夫杨宣上封事言:“孝成皇帝深惟宗庙之重,称述陛下至德以承天序,圣策深远,恩德至厚。惟念先帝之意,岂不欲以陛下自代,奉承东宫哉!太皇太后春秋七十,数更忧伤,敕令亲属引领以避丁、傅。行道之人为之陨涕,况于陛下,时登高远望,独不渐于延陵乎!”哀帝深感其言,复封商中子邑为成都侯。
元寿元年,日蚀。贤良对策多讼新都侯莽者,上于是征莽及平阿侯仁还京师侍太后。曲阳侯根薨,国除。
明年,哀帝崩,无子,太皇太后以莽为大司马,与共征立中山王奉哀帝后,是为平帝。帝年九岁,当年被疾,太后临朝,委政于莽,莽颛威福。红阳侯立莽诸父,平阿侯仁素刚直,莽内惮之,令大臣以罪过奏遣立、仁就国。莽日诳耀太后,言辅政致太平,群臣奏请尊莽为安汉公。后遂遣使者迫守立、仁令自杀。赐立谥曰荒侯,子柱嗣,仁谥曰刺侯,子术嗣。是岁,元始三年也。
汉书·传·元后传的译文是:孝元皇后,王莽姑也。王莽自称是黄帝的后裔,他的《自本》说:黄帝姓姚氏,下传八代而生了虞舜。舜兴起于妫水河曲,因此把妫作为姓。
解析:这段文本主要介绍了汉代历史人物王莽与孝元皇后的关系以及王莽的身世背景。首先,文本提到孝元皇后是王莽的姑母,这表明孝元皇后是王莽母亲的父亲或兄弟的女儿。接着,文本描述了王莽自称是黄帝的后裔,并提到了黄帝的姓氏和虞舜的出身背景,这些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最后,文本提到了王莽的《自本》,这是王莽对自己的身世进行描述的文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莽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后代,并且追溯到了虞舜这个重要的历史人物。
这段文本通过介绍孝元皇后、王莽的身世背景以及《自本》,展示了汉代的历史人物及其家族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祖先的尊敬和崇拜。此外,这段文本还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