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月余,司隶校尉解光奏:“曲阳侯根宗重身尊,三世据权,五将秉政,天下辐凑自效。根行贪邪,臧累巨万,纵横恣意,大治室第,第中起土山,立两市,殿上赤墀,户青琐;游观射猎,使奴从者被甲持弓弩,陈为步兵;止宿离宫,水衡共张,发民治道,百姓苦其役。内怀奸邪,欲管朝政,推亲近吏主簿张业以为尚书,蔽上壅下,内塞王路,外交藩臣,骄奢僣上,坏乱制度,案根骨肉至亲,社稷大臣,先帝弃天下,根不悲哀思慕,山陵未成,公聘取故掖庭女乐五官殷严、王飞君等,置酒歌舞,捐忘先帝厚恩,背臣子义。及根兄子成都侯况幸得以外亲继父为列侯侍中,不思报厚恩,亦聘取故掖庭贵人以为妻,皆无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于是天子曰:“先帝遇根、况父子,至厚也,今乃背忘恩义!”以根尝建社稷之策,遣就国。免况为庶人,归故郡。根及况父商所荐举为官者,皆罢。

诗句

第一句

后月余,司隶校尉解光奏:“曲阳侯根宗重身尊,三世据权,五将秉政,天下辐凑自效。

  • 注释: 司隶校尉:负责监察地方的官职。曲阳侯根:指的是曲阳侯李根。宗重身尊:家族地位尊贵。三世据权:三代中有人掌握权力。五将秉政:五位将领执掌朝政。天下辐凑自效:全国上下争相效力。

第二句

根行贪邪,臧累巨万,纵横恣意,大治室第,第中起土山,立两市,殿上赤墀,户青琐;

  • 注释: 根行贪邪:行为贪婪邪恶。臧累巨万: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纵横恣意:任意妄为。大治室第:大兴土木修建豪华住宅。土山:用土堆成的假山。市:集市。赤墀:红色台阶。青琐:绿色的门环。

第三、第四句

游观射猎,使奴从者被甲持弓弩,陈为步兵;止宿离宫,水衡共张,发民治道,百姓苦其役。

  • 注释: 游观射猎:游玩和狩猎。使奴从者被甲持弓弩:让奴仆们穿着盔甲手持弓箭作为士兵。陈为步兵:摆出步兵阵势。止宿离宫:住宿在远离宫城的处所。水衡:指掌管皇室车马等事务的官员。发民治道:征发民工修路。百姓苦其役:百姓因徭役而苦恼。

第五、第六句

内怀奸邪,欲管朝政,推亲近吏主簿张业以为尚书,蔽上壅下,内塞王路,外交藩臣,骄奢僣上,坏乱制度,案根骨肉至亲,社稷大臣,先帝弃天下,根不悲哀思慕,山陵未成,公聘取故掖庭女乐五官殷严、王飞君等,置酒歌舞,捐忘先帝厚恩,背臣子义。

  • 注释: 内怀奸邪:内心怀着邪恶。欲管朝政:想要控制朝廷。推亲近吏主簿张业以为尚书:任命近臣张业为尚书。蔽上壅下:蒙蔽上级,堵塞下面的言论通道。内塞王路:封闭王的出入道路。外交藩臣:与诸侯国结交亲信。骄奢僣上:骄横奢侈超过君主。坏乱制度:破坏国家制度。案根骨肉至亲:因为根是皇帝的亲族,所以没有悲伤和思念。山陵未成:文帝陵墓没有建成。公聘取故掖庭女乐:公然地选用后宫的女乐。五官殷严、王飞君等:具体人名不详。置酒歌舞:摆酒设乐歌舞。捐忘先帝厚恩:忘记先帝的恩德。背臣子义:违背了臣子的道义。

第七句

及根兄子成都侯况幸得以外亲继父为列侯侍中,不思报厚恩,亦聘取故掖庭贵人以为妻,皆无人臣礼,大不敬不道。

  • 注释: 及:连词,用于表示顺承。成都侯况:李况封为成都侯。幸得以以外亲继父为列侯侍中:以亲戚关系被任命为列侯的侍从官。不思报厚恩:不考虑报答皇帝的恩情。亦聘取故掖庭贵人以为妻:同样娶了原来的后宫妃嫔为妻。均无人臣礼:都没有臣子对君王应有的礼节。大不敬不道:非常不恭敬不道德。

译文

司隶校尉解光上奏说:“曲阳侯李根的家族地位尊贵,三代都掌握着权势,五将执掌朝政,全国的人都争相效力。但李根行事贪婪邪恶,积累了巨额财富,任意挥霍浪费,大肆修建豪华宅第,宅院中有土山,设置市场,殿堂上有红漆台阶,门环是绿色装饰;还游观打猎,让奴仆们穿着盔甲手持弓箭充当士兵;住在远离皇宫的住所,让水衡官员管理车辆等事务,征发百姓去修路,百姓因徭役而受苦。他内心怀着邪恶,想要掌控朝政,推荐亲近的官吏主簿张业担任尚书职务。他蒙蔽上级,堵塞下面的言论通道,封闭王的出入道路,与诸侯国结交亲信,骄横奢侈超越君主,破坏国家的制度,因为他是自己骨肉至亲的缘故,先帝已不在世上,但他并没有悲伤和思念,当文帝陵墓还没有建成时,公然地选用后宫的女乐,并摆酒设乐歌舞庆祝。忘记先帝的深厚恩德,背离臣子的道义。等到李况哥哥的儿子成都侯李况幸运地以外亲继父的身份被封为列侯并任侍中之职,他并不想着回报皇帝的恩情,同样娶了原来的后宫妃嫔作为妻子,都没有臣子对君王应有的礼节,是非常不恭敬也不道德。”于是天子感叹说:“先帝对我们父子如此优厚,现在我们竟然忘记了感恩和忠诚!”因此,由于李根曾提出过安定国家的建议,天子便派遣他去封国任职。免去了李况的侯爵身份,让他回归原郡居住。李况的父亲商所推荐的做官的人,都被罢免了。”

赏析

这一篇史料出自《汉书·元后传》,反映了汉文帝时期宫廷内部的一些矛盾和纷争。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窥见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以及皇族成员之间的尔虞我诈。文中通过具体的人物言行,揭露了他们的贪婪、傲慢以及对先帝不敬的行为,同时也表现了汉文帝对忠良之臣的重视和对腐败分子的惩罚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