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区博谏莽曰:“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遂王诸夏,讫今海内未厌其敝。今欲违民心,追复千载绝迹,虽尧、舜夏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施行。”莽知民怨,乃下书曰:“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犯私买卖庶人者,且一切勿治。”
初,五威将帅出,改句町王以为侯,王邯怨怒不附。莽讽牂柯大尹周歆诈杀邯。邯弟承起兵攻杀歆。先是,莽发高句骊兵,当伐胡,不欲行,郡强迫之,皆亡出塞,因犯法为冠。辽西大尹田谭追击之,为所杀。州郡归咎于高句骊侯驺。严尤奏言:“貉人犯法,不从驺起,正有它心,宜令州郡且尉安之。今猥被以大罪,恐其遂畔,夫馀之属必有和者。匈奴未克,夫馀、秽貉复起,此大忧也。”莽不尉安,秽貉遂反,诏尤击之。尤诱高句骊侯驺至而斩焉,传首长安。莽大说,下书曰:“乃者,命遣猛将,共行天罚,诛灭虏知,分为十二部,或断其右臂,或斩其左腋,或溃其胸腹,或其两胁。今年刑在东方,诛貉之部先纵焉。捕斩虏驺,平定东域,虏知殄灭,在于漏刻。此乃天地群神、社稷、宗庙佑助之福,公卿、大夫、士民同心将率虓虎之力也。予甚嘉之。其更名高句骊为下句骊,布告天下,令咸知焉。”于是貉人愈犯边,东北与西南夷皆乱云。
汉·王莽传中
中郎区博谏莽曰:“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遂王诸夏,讫今海内未厌其敝。今欲违民心,追复千载绝迹,虽尧、舜夏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施行。”莽知民怨,乃下书曰:“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犯私买卖庶人者,且一切勿治。”
初,五威将帅出,改句町王以为侯,王邯怨怒不附。莽讽牂柯大尹周歆诈杀邯。邯弟承起兵攻杀歆。先是,莽发高句骊兵,当伐胡,不欲行,郡强迫之,皆亡出塞,因犯法为冠。辽西大尹田谭追击之,为所杀。州郡归咎于高句骊侯驺。严尤奏言:“貉人犯法,不从驺起,正有它心,宜令州郡且尉安之。今猥被以大罪,恐其遂畔,夫馀之属必有和者。匈奴未克,夫馀、秽貉复起,此大忧也。”莽不尉安,秽貉遂反,诏尤击之。尤诱高句骊侯驺至而斩焉,传首长安。莽大说,下书曰:“乃者,命遣猛将,共行天罚,诛灭虏知,分为十二部,或断其右臂,或斩其左腋,或溃其胸腹,或其两胁。今年刑在东方,诛貉之部先纵焉。捕斩虏驺,平定东域,虏知殄灭,在于漏刻。此乃天地群神、社稷、宗庙佑助之福,公卿、大夫、士民同心将率虓虎之力也。予甚嘉之。其更名高句骊为下句骊,布告天下,令咸知焉。”于是貉人愈犯边,东北与西南夷皆乱云。
注释:
- 井田:指古代的制度,即天子所有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按份交纳赋税。
- 顺民:顺应民众的意愿。
- 周道:指周朝的治国之道。
- 嬴(wěng):这里指王莽政权。
- 句町:地名,位于今云南文山。
- 句町王:句町国的国王。
- 鞅:王莽的名字。
- 雒阳:古都城名,今河南省洛阳市。
- 莽:王莽。
- 莽:王莽。
- 五威将帅:王莽派出的军事指挥官。
- 句町侯:王莽封给句町王邯的封号。
- 高句骊: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部落。
- 匈奴:古代北方的民族,这里指的是汉朝时的匈奴人。
- 貉人:古代对东北地区居民的称呼。
- 夫余: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
- 秽貉:古代对东北地区另一部分居民的称呼。
- 十二部:王莽设立的十二个军事部门。
- 天罚:指上天给予的惩罚。
- 夫馀之属:指与夫余部族联合起来反抗王莽的部族。
- 匈奴未克:指未能彻底征服匈奴。
- 夫馀、秽貉:分别指夫馀族和秽貉族。
- 大忧:非常担忧的事情。
- 尉安:安抚,安定。
- 貉人: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 秽貉:古代对东北地区另一部分居民的称呼。
- 天佑:天上保佑的力量。
译文:
中郎区博劝谏王莽说:“井田虽然是圣王制定的法律,但它已经被废止很久了。周朝的治理已经衰落,而百姓并不听从。秦始皇懂得顺应民心,能够获得巨大的利益,所以废除了庐井制,设置了阡陌制,从而统一了华夏地区,到现在国内还没有完全消除这种弊端。现在你想违背民心,恢复千年来断绝的井田制,即使尧、舜、禹等圣明帝王兴起,也无法实现一百年的改变,这是不能做到的。”王莽知道百姓怨恨他,就发布诏书说:“那些被称为食王田的人都可以买卖这些田地,不要拘泥于法律。那些私下买卖百姓的人,一律不予追究。”
起初,王莽派出五威将帅去讨伐句町国,改封句町王为侯,但是邯心怀不满,不愿归服。王莽欺骗牂柯郡的官员周歆,让他假借杀人之名杀死邯的弟弟承。邯的弟弟承起兵攻打周歆杀了他。在这之前,王莽征调高句骊的士兵前往匈奴作战,但他不想出发,郡长强迫他上路,他们所有人都逃到了边境地带。因此触犯了法律,都被处以重刑。
当初,王莽派遣五威将帅出使时,改句町王为侯,邯对此心怀不满并不肯归降。王莽暗示牂柯郡的大尹周歆假意杀了邯。邯的弟弟承发动兵变杀死了周歆。先前,王莽调发高句骊兵准备出征匈奴,但不想出征,郡长强迫他们上阵,结果他们都逃亡出边关,因此触犯了法律而被处以重刑。
王莽没有安抚人心,秽貉趁机反叛,诏告尤率军进攻秽貉。尤诱骗高句骊侯驺来到后将他斩杀,并将首级传送到长安示众。王莽非常高兴,下令下书说:“刚才命令派遣勇猛将领共同执行上天的惩罚,消灭虏贼,分别设立了十二个部分,有的切断敌人的右臂,有的砍掉敌人的左腋,有的击破敌人胸腹,有的砍掉敌人的两胁。今年刑罚发生在东方,剿灭貉贼的任务首先开始实施。捕捉斩杀了虏贼驺,平定了东部地区,虏贼被消灭了,只差一刻钟的时间。这是天地神明、国家社稷、祖先宗庙庇护下的福气,公卿、大夫、士子、百姓齐心协力,像猛虎一样的勇力。我非常满意地称赞这件事。另外将高句骊改为下句骊,广泛告知天下,让所有人都知晓这件事情。”于是貉人更加侵犯边境,东北与西南夷都发生动乱。
赏析:
王莽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无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中的“中郎区博谏莽曰:“井田虽有圣王法,其废久矣”反映出作者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通过对比历史上的成功变法如周公的井田制和当时的无作为,表达了作者对于改革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失望。诗中还提到了王莽的一些政策和行为,如“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反映了王莽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人民的需求。然而,这也导致了更大的不满和反抗。诗中的“严尤奏言:‘貉人犯法,不从驺起,正有它心’”进一步揭示了王莽政策的失败和人民的反抗心理。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王莽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同时,诗中还体现了诗人对于改革的期望和对于现实的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