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志方盛,以为四夷不足吞灭,专念稽古之事,复下书曰:“伏念予之皇始祖考虞帝,受终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秩于山川,遍于群神,巡狩五岳,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予之受命即真,到于建国五年,已五载矣。阳九之厄既度,百霹之会已过。岁在寿星,填在明堂,仓龙癸酉,德在中宫。观晋掌岁,龟策告从,其以此年二月建寅之节东巡狩,具礼仪调度。”群公奏请募吏民人马布帛绵,又请内郡国十二买马,发帛四十五万匹,输常安,前后毋相须。至者过半,莽下书曰:“文母太后体不安,其且止待后。”
是岁,改十一公号,以“新”为“心”,后又改“心”为“信”。
五年二月,文母皇太后崩,葬渭陵,与元帝合而沟绝之。立庙于长安,新室世世献祭。元帝配食,坐于床下。葬为太倔服丧三年。
王莽,字巨君,是西汉孝元皇后之子。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操作和策略实施,最终篡夺了汉朝的皇位。在《汉书·传》中,王莽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他的野心和能力,也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以下是对《汉书 · 传 · 王莽传》诗句的逐句翻译及其关键词注释:
- “莽志方盛,以为四夷不足吞灭”:
- 诗句解释:王莽的志向正旺盛,他认为没有必要去征服四方的异族国家。
- 关键词注释:吞灭,吞并;方盛,正旺盛。
- “专念稽古之事”:
- 诗句解释:王莽专注于研究古代的典籍,希望从中找到统治天下的方法。
- 关键词注释:稽古,指研究古代的历史和典籍。
- “伏念予之皇始祖考虞帝”:
- 诗句解释:王莽自称为虞帝的后代,强调自己的血统高贵。
- 关键词注释:皇始祖考,指的是高祖的父亲或直系祖先。虞帝,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以仁德著称。
- “授终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 诗句解释:按照古代天文学理论,皇帝受命于天,应与天地的秩序相吻合。
- 关键词注释:授终,指完成丧事;文祖,指文治;在璇玑玉衡,比喻上天的安排和指示;齐七政,指协调天地间的各种自然力量。
- “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
- 诗句解释:王莽按照古代礼仪进行祭祀,祈求神灵的庇护。
- 关键词注释:类,类似;上帝,天帝;禋,祭祀的一种仪式。
- “望秩于山川,遍于群神”:
- 诗句解释:王莽向山川河海等自然景观祈祷,希望获得它们的庇佑。
- 关键词注释:望秩,祈求保佑;山川,自然界的山川河流;群神,包括所有自然和人文的神祇。
- “巡狩五岳,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
- 诗句解释:王莽亲自到访五岳,与诸侯王会面讨论国事,并向他们展示其政绩。
- 关键词注释:巡狩,巡视;五岳,中国的五大名山;群后,指各封国的诸侯王;敷奏,提出建议;明试,考察实际成效。
- “阳九之厄既度,百霹之会已过”:
- 诗句解释:表示过去的灾难已经过去,新的挑战也已经结束。
- 关键词注释:阳九之厄,古代认为九年为一个周期,其中包含有灾祸的年数;百霹之会,比喻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度,经历完毕;既,已经;已,已经。
- “岁时既登,德在中宫”:
- 诗句解释:表明时局稳定,国泰民安,百姓生活富足。
- 关键词注释:岁时,时代或年份;登,成功;中宫,这里指国家中心或最高统治者。
- “观晋掌岁,龟策告从”:
- 诗句解释:表示观察天文变化和民间事务,得到了可靠的预兆或指示。
- 关键词注释:观晋掌岁,即观察和记录天文现象;龟策,古代用来占卜的工具,如龟骨卜、蓍草占等;告从,得到应验的结果。
通过对《汉书 · 传 · 王莽传》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王莽的政治生涯以及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的。同时,这段历史也提醒人们,权力的获取和使用都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