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南郡张霸、江夏羊牧、王匡等起云杜绿林,号曰:下江兵”,众皆万余人。武功中水乡民三舍垫为池。
二年正月,以州牧位三公,刺举怠解,更置牧监副,秩元士,冠法冠,行事如汉刺史。
是月,莽候妻死,谥曰:“孝睦皇后”,莽渭陵长寿园西,令永侍文母,名陵曰“亿年”。初莽妻以莽数杀其子,涕泣失明,莽令太子临居中养焉。莽妻旁侍者原碧,莽幸之。后临亦通焉,恐事泄,谋共杀莽。临妻愔,国师公女,能为星,语临宫中且有白衣会。临喜,以为所谋且成。后贬为统义阳正,出在外第,愈忧恐。会莽妻病困,临予书曰:“上于子孙至严,前长孙、中孙年俱三十而死。今臣临复适三十,诚恐一旦不保中室,则不知死命所在!”莽妻疾,见其书,大怒,疑临有恶意,不令得会丧。既莽,收原碧等考问,具服奸、谋杀状。莽欲秘之,使杀案事使者司命从事,埋狱中,家不知所在。赐临药,临不肯饮,自刺死。使侍中票骑将军同说侯林赐魂衣玺韨,策书曰:“符命文立临为统义阳王,此言新室即位三万六千岁后,为临之后者乃当龙阳而起。前过听议者,以临为太子,有烈风之变,辄顺符命,立为统义阳正。在此之前,自此之后,不作信顺,弗蒙厥佑,夭年陨命,呜呼哀哉!迹行赐谥,谥曰:‘缪王’。”又诏国师公:“临本不知星,事从愔起。”愔忆自杀。
诗句:
是时,南郡张霸、江夏羊牧、王匡等起云杜绿林,号曰:下江兵”,众皆万余人。
译文:
此时,南郡的张霸、江夏的羊牧、王匡等人在云杜地区起义,号称“下江兵”,他们的队伍人数都达到了一万以上。武功中水乡的民众,三舍垫地挖池作为战场。
注释:
①是时(此时)——指王莽新朝时期的特定历史时期。
②南郡张霸、江夏羊牧、王匡等——指的是当时起义的地方领袖和军事力量。
③云杜绿林 ——云杜是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境内。绿林是古代的一个聚居区,这里成为了起义军的根据地。
④下江兵——“下江”在这里是指长江下游地区。因为起义军首领们自称“下江人”,所以被称为“下江兵”。
⑤众皆万余人——起义军的人数超过了一万人。
⑥武功中水乡民——武功县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水乡地区。这里的居民被动员起来为起义军作战。
⑦三舍垫为池——三舍是指三个村庄的土地,而垫则是挖掘土地以建造临时防御工事的意思。这里指用村民的土地来开挖战水池。
赏析:
《汉书·传》中的这段描述反映了新莽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混乱。通过起义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王莽统治晚期民间对权力的不满和反抗情绪的激化。起义军的兴起显示了底层百姓对于生存权利的追求和对新政权的不信任。同时,这也标志着汉朝末年农民战争的一个高潮。这些起义虽然最终未能推翻王莽的统治,但却展示了当时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人民渴望变革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