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曰:“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惹,以成篡盗之祸。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及其窃位南面,处非所据,颠覆之势险于桀、纣,而莽晏然自以黄、虞复出也。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毒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是以四海之内,嚣然丧其乐生之心,中外愤怨,远近俱发,城池不守,支体分裂,遂令天下城邑为虚,丘垅发掘,害遍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同归殊途,俱用灭亡,皆炕龙绝气,非命之运,紫色蛙声,余分闰位,圣王之驱除云尔!

【注释】

  1. 赞曰:赞是对史传中人物、事件或言论进行评论的体裁。“王莽”指西汉时期权臣王莽。
  2. 始起外戚:从外戚身份起步。
  3. 折节力行:改变态度,努力行事。
  4. 以要名誉:以此获得名声。
  5. 宗族称孝:家族成员都称赞王莽孝顺。
  6. 师友归仁:师生朋友都归于仁爱之德。
  7. 勤劳国家:为国家勤劳工作。
  8. 色取仁而行违:外表追求仁义,内心行为却违背仁义。
  9. 在家必闻,在国必闻:“在家必闻”指家中长辈对子女的教育;“在国必闻”指国家官员对民众的教育。
  10. 色取仁而行违:表面上追求仁义,但内心行为却违背仁义。
  11. 乘四父历世之权:利用四位父亲积累起来的权势。
  12. 遭汉中微:汉朝处于衰微时期。
  13. 国统三绝:国家政权三次断绝。
  14. 太后寿考为之宗主:太后长寿健康,成为皇帝的主宰。
  15. 肆其奸惹:肆无忌惮地施展他的邪恶。
  16. 成、哀之际:汉成帝和汉哀帝时期。
  17. 篡盗之祸:指王莽篡夺帝位的灾难。
  18. 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据此说来,这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造成的。
  19. 处非所据:占据的不是他应该占据的位置。
  20. 颠覆之势险于桀、纣:形势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还要危险。
  21. 晏然自以黄、虞复出也:安然自得地认为自己像唐尧、虞舜那样再次出现。
  22. 乃始恣睢:开始放纵恣肆,肆意妄为。
  23. 奋其威诈:施展自己的威逼和欺诈手段。
  24. 滔天虐民: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25. 流毒诸夏:给华夏大地带来祸害。
  26. 乱延蛮貉:扰乱周边少数民族。
  27. 四海之内,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全国上下,人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之心。
  28. 中外愤怨,远近俱发:国内外都充满了愤怒和怨恨,四面八方都有人响应。
  29. 城池不守,支体分裂:城市不能守住,国家分裂破碎。
  30. 遂令天下城邑为虚:最终导致天下的城市都成了废墟。
  31. 丘垅发掘:坟墓都被挖掘出来。
  32. 害遍生民: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33. 辜及朽骨:连朽骨也受到了惩罚。
  34. 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从史书记载中的叛逆之徒和无道之人来看。
  35. 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考察他们的罪恶和失败,没有超过王莽的人了。
  36. 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从前秦始皇焚毁《诗经》、《尚书》,是为了树立自己的私见和议论,而王莽诵读《六经》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37. 同归殊途,俱用灭亡:结果都是殊途同归,都因为自己的恶行而走向灭亡。
  38. 皆炕龙绝气:都是因为天命已尽而灭绝。
  39. 非命之运:这不是人为的运数。
  40. 紫色蛙声:紫色的蛙鸣声。
  41. 余分闰位:多余的地位和权力。
  42. 圣王之驱除云尔:圣人的驱逐而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