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申屠建尝事崔发为《诗》,建至,发降之。后复称说,建令丞相刘赐斩发以徇。史谌、王延、王林、王吴、赵闳亦降,复见杀。初,诸假号兵人人望封侯。申屠建既斩王宪,又扬言三辅黠共杀其主,吏民惶恐,属县屯聚,建等不能下,驰白更始。
二年二月,更始到长安,下诏大赦,非王莽子,他皆除其罪,故王氏宗族得全。三辅悉平,更始都长安,居长乐宫。府藏完具,独未央宫烧攻莽三日,死则案堵复故。更始至,岁余政教不行。明年夏,赤眉樊崇等众数十万人入关,立刘盆子,称尊号,攻更始,更始降之。赤眉遂烧长安宫室市里,害更始。民饥饿相食,死者数十万,长安为虚,城中无人行。宗庙园陵皆发掘,唯霸陵、杜陵完。六月,世祖即位,然后宗庙社稷复立,天下艾安。
诗句:
初,申屠建尝事崔发为《诗》,建至,发降之。
译文:
当初,申屠建曾经侍奉过崔发学习作诗,申屠建到来时,崔发投降了他。
关键词解释:
- 申屠建:汉代人物,此处指其本人或其家族中的人。
- 崔发:同上,可能是指一个历史人物,具体身份待考。
- 《诗》:指古代诗歌,此处特指崔发教授的诗歌。
- 降之:投降,此处表示崔发被申屠建等人所降服。
- 史谌、王延、王林、王吴、赵闳:均为历史上的人物,具体身份需查阅史书确认。
- 复见杀:再次被杀。
- 三辅:指长安附近的地区,这里泛指当时的关中地区。
- 更始:即刘玄,西汉末年的皇帝。
- 长乐宫:位于长安城内的一座宫殿,是西汉时期重要的皇宫之一。
- 独未央宫烧攻莽三日,死则案堵复故:仅未央宫在王莽的焚烧攻击下持续了三天后,最终恢复了原状。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申屠建和崔发等人原本可能是朝廷中的官员或学者,他们因为某种原因而与王莽发生了冲突。在诗中,申屠建的到来使得崔发的投降,显示了双方势力的变化。后来,崔发被杀害,这进一步表明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诗中提到的“三辅”地区是当时的政治中心,而“更始”则是新朝的建立者刘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汉朝末期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