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乃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
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文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旬有二日乃间。
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曰:“女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
诗:文王世子第八
文王为世子时,每日朝见王季,共三次。鸡初鸣起床穿衣,直至寝门外,询问内侍者关于今日的情况,“今天如何?”内侍回答“安”。文王于是感到高兴。到了中午、午后又各有一次类似的询问。如有不守节操的人,内侍会将情况告知文王,文王面色忧思,行动无法端正。王季恢复进食后,情况才恢复正常。上饭时,必在位;视寒暖节候,下饭时,询问饮食情况,命令厨师:“末有原。”答:“诺。”然后退下。
武王效仿文王的行为,不敢有加。文王有病,武王不戴冠带而亲自照顾。文王每顿饭都与武王同食,文王每吃两餐,也吃两餐。过了十天左右才休息一天。
文王问武王:“你梦见了什么?”武王回答说:“梦见帝和我共度九个年龄。”文王说:“那你认为是什么?”武王说:“西方有九个国家,君王你最终能抚慰他们吗?”文王说:“不对。古人称年龄,齿也是年龄。我九十岁,你三十九岁。”文王九十一岁去世,武王八十三岁去世。
【译文】
文王为世子时,每日朝见王季,共三次。鸡初鸣起床穿衣,直至寝门外,询问内侍者关于今日的情况,“今天如何?”内侍回答“安”。文王于是感到高兴。到了中午、午后又各有一次类似的询问。如有不守节操的人,内侍会将情况告知文王,文王面色忧思,行动无法端正。王季恢复进食后,情况才恢复正常。上饭时,必在位;视寒暖节候,下饭时,询问饮食情况,命令厨师:“末有原。”答:“诺。”然后退下。
武王效仿文王的行为,不敢有加。文王有病,武王不戴冠带而亲自照顾。文王每顿饭都与武王同食,文王每吃两餐,也吃两餐。过了十天左右才休息一天。
文王问武王:“你梦见了什么?”武王回答说:“梦见帝和我共度九个年龄。”文王说:“那你认为是什么?”武王说:“西方有九个国家,君王你最终能抚慰他们吗?”文王说:“不对。古人称年龄,齿也是年龄。我九十岁,你三十九岁。”文王九十一岁去世,武王八十三岁去世。
【赏析】
本诗是《诗经》中非常著名的一篇作品,记录了周文王的一生和对儿子的教育方法。文章通过描述文王作为世子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其严谨的家教和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通过对文王晚年的观察,反映出他对儿子未来的期许和对家族的期望。
诗中的“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一句,不仅展示了文王的日常行为习惯,更反映了他对自己身份的严格要求。这种生活态度和教育方式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儒家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中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文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对儿子的期望,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和品质,更是一种对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先贤的智慧和美德,以及他们对后代的期望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