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有有者,有无者,有 未始有有无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所谓有始者,繁愤未发,萌兆牙?2, 未有形埒垠无无蠕蠕,将欲生兴而未成物类。有未始有有始者,天气始下, 地气始上,阴阳错合,相与优游竞畅于宇宙之间,被德含和,缤纷茏苁,欲与物 接而未成兆朕。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 寂寞,萧条霄{雨兆},无有仿佛,气遂而大通冥冥者也。有有者,言万物掺落, 根茎枝叶,青葱苓茏,萑{艹扈}炫煌,飞蠕动,支行哙息,可切循把握而 有数量。有无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扪之不可得也,望之不可极也, 储与扈冶,浩浩瀚瀚,不可隐仪揆度而通光耀者。有未始有有无者,包裹天地, 陶冶万物,大通混冥,深闳广大,不可为外,析毫剖芒,不可为内,无环堵之宇 而生有无之根。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休我以死。善我生者,乃所以善我 死也。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人谓之固矣。虽然,夜半有力者负而趋,寐者不 知,犹有所遁。若藏天下于天下,则无所遁形矣。物岂可谓无大扬攉乎?一范人 之形而犹喜,若人者,千变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弊而复新,其为乐也,可胜计邪! 譬若梦为鸟而飞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觉而后知其梦 也。今将有大觉,然后知今此之为大梦也。始吾未生之时,焉知生之乐也?今吾 未死,又焉知死之不乐也。昔公牛哀转病也,七日化为虎。其兄掩户而入觇之, 则虎搏而杀之。是故文章成兽,爪牙移易,志与心变,神与形化。方其为虎也, 不知其尝为人也;方其为人也,不知其且为虎也。二者代谢舛驰,各乐其成形。 狡猾钝忄,是非无端,孰知其所萌?夫水向冬则凝而为冰,冰迎春则泮而为水; 冰水移易于前后,若周员而趋,孰暇知其所苦乐乎!是故形伤于寒暑燥湿之虐者, 形苑而神壮;神伤乎喜怒思虑之患者,神尽而形有余。故疲马之死也,剥之若槁; 狡狗之死也,割之犹濡。是故伤死者其鬼娆,时既者其神漠。是皆不得形神俱没 也。夫圣人用心,杖性依神,相扶而得终始。是故其寐不梦,其觉不忧。古之人 有处混冥之中,神气不荡于外,万物恬漠以愉静,枪衡杓之气莫不弥靡,而不 能为害。当此之时,万民猖狂,不知东西,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 于地德,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沈沈,是谓大治。于是在上位者,左右而使之, 毋淫其性;镇抚而有之,毋迁其德。是故仁义不布而万物蕃殖,赏罚不施而天下 宾服。其道可以大美兴,而难以算计举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余。夫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古之真人,立于天地之本,中至优游,抱德炀和, 而万物杂累焉,孰肯解构人间之事,以物烦其性命乎?

诗句”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出自《淮南子·俶真训》,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宇宙论的文献之一。下面将逐句进行赏析:

  1. 有始者:指万物尚未形成之前的状态。在这里,“繁愤”一词被用来描绘一种积聚未发的能量状态,象征着宇宙之初的原始混沌。

  2. 有未始有有始者:指的是更深层次的宇宙状态,即在有形的开始之前,还有一种更为根本的存在。这里的“未始有”表达了超越常规理解的一种初始状态,而“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则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描述,强调了存在之难以捉摸和深奥。

  3. 有有者:指具体存在的万物。这里的“有无”可以理解为既有物质形态,也有非物质的性质或精神层面。

  4. 有无者:进一步探讨了存在的概念,即既存在物质又有精神、意识和非物质的存在。

  5. 未始有有无者:这是对前一个层次的进一步深化,探讨了是否存在一种超越了物质和非物质的混合状态,即可能存在一种不存在物质形态但具备某种本质或精神特质的存在。

  6. 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这是对最深层次的探讨,可能涉及到存在的本质问题,即是否存在一种超越一切界限和可能性的存在。

《淮南子·俶真训》通过对“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有者”、“有无者”、“未始有有无者”和“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的阐述,展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对于宇宙起源和存在本质的深刻思考。这些论述不仅涉及了物质与非物质的区分,还包括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以及存在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这些概念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宇宙和生命的哲学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