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贵贱之于身也,犹条风之时丽也;毁誉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也。夫秉皓 白而不黑,行纯粹而不糅,处玄冥而不暗,休于天钧而不为,孟门、终隆之山 不能禁,唯体道能不败。湍濑旋渊,吕梁之深不能留也;太行石涧,飞狐、句望 之险不能难也。是故身处江海之上,而神游魏阙之下。非得一原,孰能至于此哉! 是故与至人居,使家忘贫,使王公简其富贵而乐卑贱,勇者衰其气,贪者消其欲; 坐而不教,立而不议,虚而往者实而归,故不言而能饮人以和。是故至道无为, 一龙一蛇,盈缩卷舒,与时变化。外从其风,内守其性,耳目不耀,思虑不营。 其所居神者,台简以游太清,引万物,群美萌生。是故事其神者神去之,休其 神者神居之。道出一原,通九门,散六衢,设于无垓坫之宇,寂寞以虚无。非有 为于物也,物以有为于己也。是故举事而顺于道者,非道之所为也,道之所施也。 夫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六合所包,阴阳所,雨露所濡,道德所扶,此皆 生一父母而阅一和也。是故槐榆与橘柚合而为兄弟,有苗与三危通为一家。夫目 视鸿鹄之飞,耳听琴瑟之声,而心在雁门之间。一身之中,神之分离剖判,六合 之内,一举而千万里。是故自其异者视之,肝胆胡越;自其同者视之,万物一圈 也。百家异说,各有所出。若夫墨、杨、申、商之于治道,犹盖之无一,而轮 之无一辐。有之可以备数,无之未有害于用也;己自以为独擅之,不通之于天地 之情也。今夫冶工之铸器,金踊跃于炉中,必有波溢而播弃者,其中地而凝滞, 亦有以象于物者矣。其形虽有所小用哉,然未可以保于周室之九鼎也,又况比于 规形者乎?其于道相去亦远矣!
《淮南子·俶真训》是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兵书。下面将进行逐句释义:
- 贵贱之于身也,犹条风之时丽也;毁誉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贵贱和毁誉的看法。他认为,个人的地位和境遇就像季节中温和的风一样,既有其美丽之处,也有其短暂和脆弱。同样,他人的赞誉或诋毁如同蚊子叮咬一样,虽然存在,但终究是暂时的不快。
- 行纯粹而不糅,处玄冥而不暗,休于天钧而不为,孟门、终隆之山不能禁,唯体道能不败:在这里,“纯”指纯洁无暇,“糅”指混杂,“玄冥”是道家所讲的宇宙的本原状态,“为”指扰乱,“孟门”、“终隆之山”是指著名的山峰。这句话强调了个体如果能够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外在行为的端庄,就能在混沌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 湍濑旋渊,吕梁之深不能留也;太行石涧,飞狐、句望之险不能难也:此句描绘了自然景象,意味着无论是湍急的水流还是险峻的山岭,都无法留下或阻拦一个人前进的步伐。
- 居江海之上,而神游魏阙之下。非得一原,孰能至于此哉!:此句反映了作者对于高远目标的追求。他提出,要想达到精神的自由和超脱,必须拥有一种不为世俗所动的境界,也就是“一原”。
- 与至人居,使家忘贫,使王公简其富贵而乐卑贱,勇者衰其气,贪者消其欲; 坐而不教,立而不议,虚而往者实而归,故不言而能饮人以和:这段描述了与道德修养深厚的人相处所带来的益处,包括忘却物质的贫乏、享受平凡生活的快乐、抑制自身的冲动和欲望等。
- 是故举事而顺于道者,非道之所为也,道之所施也。:这句话揭示了行为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它表明,顺应自然之道的行为并非出于道的作用,而是道得以体现的方式。
- 夫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六合所包,阴阳所,雨露所濡,道德所扶,此皆 生一父母而阅一和也:这里提到的是天地间万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相互关系。
《淮南子·俶真训》是一部深刻探讨人与自然、社会以及内心世界关系的哲学著作,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和个人修行的讨论,反映出古代中国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伦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