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天不定,日月无所载;地不定,草木无所植;所立于身者不宁,是非无所 形。是故有真人然后有真知。其所持者不明,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欤?今夫 积惠重厚,累爱袭恩,以声华呕苻妪掩万民百姓,使知之欣欣然,人乐其性者, 仁也。举大功,立显名,体君臣,正上下,明亲疏,等贵贱,存危国,继绝世, 决治烦,兴毁宗,立无后者,义也。闭九窍,藏心志,弃聪明,反无识,芒然 仿佯于尘埃之外,而消摇于无事之业,含阴吐阳,而万物和同者,德也。是故道 散而为德,德溢而为仁义,仁义立而道德废矣!百围之木,斩而为牺尊。镂之以 剞屈刂,杂之以青黄,华藻鲜,龙蛇虎豹,曲成文章,然其在断沟中,壹比牺 尊,沟中之断,则丑美有间矣。然而失木性钧也。是故神越者其言华,德荡者其 行伪,至精亡于中,而言行观于外,此不免以身役物矣。夫趋舍行伪者,为精求 于外也。精有湫尽,而行无穷极,则滑心浊神而惑乱其本矣。其所守者不定,而 外淫于世俗之风,所断差跌者,而内以浊其清明,是故踌躇以终,而不得须臾恬 澹矣。
诗句释义:
- 淮南子 · 俶真训:这是《淮南子》一书中的一部分,是道家哲学文献,讨论了真人和真人的知慧。
- 夫天不定:指天空没有稳定的状态,比喻事物的变动不居。
- 日月无所载:太阳和月亮都失去了它们的承载,即它们无法持续地照亮大地。
- 所立于身者不宁:个人的行为或思想状态是不稳定的。
- 是非无所形:是非问题也无法清晰呈现或确定。
- 真人然后有真知:有了真人(道德修养很高的人)的存在,才可能有真正的智慧。
- 其所持者不明:所持有的观点、理念并不明确。
- 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欤:普通人怎么知道我所理解的“知”并不是无知?
- 积惠重厚:积累深厚的恩惠。
- 累爱袭恩:层层叠加的爱意和对他人的恩惠。
- 以声华呕苻妪掩万民百姓:利用声望和名誉来欺骗、迷惑民众。
- 使知之欣欣然:让被欺骗的人感到快乐。
- 仁也:这是一种道德行为,体现了仁慈。
- 举大功,立显名:建立伟大的功绩,获得显赫的名声。
- 体君臣,正上下:维护君主与臣民的关系,保持等级秩序的公正。
- 明亲疏,等贵贱:明确区分亲疏关系,平等对待尊贵者和低贱者。
- 存危国,继绝世:保护危难中的国家,传承中断的家族血脉。
- 决治烦,兴毁宗:解决复杂的问题,振兴衰败的宗族。
- 闭九窍,藏心志:关闭感官,隐藏自己的心思。
- 弃聪明,反无识:摒弃世俗的聪明才智,回归原始的无知状态。
- 芒然仿佯于尘埃之外:形容超脱尘世的闲适自在。
- 而消摇于无事之业:在没有负担的悠闲生活中悠然自得。
- 含阴吐阳,而万物和同:包容阴柔与阳刚,使万物和谐共处。
- 德也:这是另一种道德行为,强调内在的德行对外界的影响。
- 是故道散而为德:因此,道(宇宙的法则或原理)转化为德(道德)。
- 德溢而为仁义:德的扩展使得仁义得以实现。
- 仁义立而道德废矣:仁义的确立导致了道德的衰退。
- 百围之木,斩而为牺尊:砍掉一棵大树,制成酒樽。
- 镂之以剞屈刂,杂之以青黄,华藻鲜:用锋利的工具加工,加上各种颜料装饰,使其更加华丽。
- 龙蛇虎豹,曲成文章:将动物雕刻成精美的图腾图案。
- 然其在断沟中,壹比牺尊,沟中之断,则丑美有间矣:然而在断裂的沟渠中,它只能与酒樽相比,显示出美丑之间的差距。
- 然而失木性钧也:然而失去了树木的本质和均衡。
- 神越者其言华,德荡者其行伪:精神超越的人言辞浮华,道德沦丧的人行事虚伪。
- 至精亡于中,而言行观于外:内心深处的智慧已经丧失,外在的表现却是虚假的。
- 此不免以身役物矣:这实际上是以自身为工具,奴役他人。
- 夫趋舍行伪者:那些追求名利的人。
- 为精求于外也:只专注于追求外在的成就和表现。
- 精有湫尽,而行无穷极:精神消耗殆尽,却追求无止境。
- 滑心浊神而惑乱其本矣:心智变得混乱,迷失了根本。
- 其所守者不定,而外淫于世俗之风:坚守的东西不稳定,却受到世俗风气的诱惑。
- 所断差跌者:决断时出现了失误。
- 而内以浊其清明:内心也因此变得浑浊。
- 踌躇以终,而不得须臾恬澹矣:最终陷入徘徊不定的状态,无法片刻宁静。
译文: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行为的描绘,反映了道家哲学中对于真实、道德和精神境界的追求。诗中通过对比自然的变化与人的道德行为,揭示了人性的不稳定性和道德上的困惑。诗人指出,只有当人们的内心真正达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时,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道”,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外部的物质成就。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上,更体现在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反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