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之月,招摇指亥,昏危中,旦七星中,其位北方,其日壬癸,盛德在水, 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应钟,其数六。其味碱,其臭腐,其祀井,祭先肾。水始 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天子衣黑衣,乘玄骊,服玄玉,建玄旗, 食黍与彘,服八风水,爨松燧火。北宫御女黑色,衣黑采,击磬石,其兵钅杀, 其畜彘,朝于玄堂左个,以出冬令。命有司,修群禁,禁外徙,闭门闾,大搜客, 断罚刑,杀当罪,阿上乱法者诛。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岁 于北郊。还,乃赏死事,存孤寡。是月,命太祝,祷祀神位,占龟策,审卦兆, 以察吉凶。于是天子始裘,命百官,谨盖藏,命司徒,行积聚,修城郭,警门闾, 修楗闭,慎管龠,固封玺,修边境,完要塞,绝蹊径,饰丧纪,审棺椁衣衾之薄 厚,营丘垅之小大高Φ,使贵贱卑尊各有等级。是月也,工师效功,陈祭器,案 度程,坚致为上。工事苦慢,作为淫巧,必行其罪。是月也,大饮蒸,天子祈来 年于天宗,大祷祭于公社,毕,飨先祖。劳农夫,以休息之。命将率讲武,肄射 御,角力劲。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毋或侵牟。孟冬行春令,则冻闭 不密,地气发泄,民多流亡。行夏令,则多暴风,方冬不寒,蛰虫复出。行秋令, 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十月官司马,其树檀。
诗句:淮南子 · 时则训译文:孟冬之月,招摇指亥,昏危中,旦七星中,其位北方,其日壬癸,盛德在水,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应钟,其数六。其味碱,其臭腐,其祀井,祭先肾。
关键词注释:
- 淮南子: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由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
- 时则训:是《淮南子》中的一篇文献,主要讨论了季节变化和对应节气的风俗、祭祀等。
赏析:
《淮南子·时则训》是一篇关于季节变化的文献,详细描述了每个季节的特点和相关的风俗活动。孟冬之月位于冬季,此时自然界寒冷,万物凋零。诗篇中提到的季节特点包括“孟冬之月”,即冬至之后;“招摇指亥”,即夜晚的时间;“昏危中”,即黄昏之时;“旦七星中”,即早晨时分。这些描述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也描绘了当时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适应。
在这首诗中,还提到了与季节相关的各种风俗和祭祀活动。例如,孟冬之月要进行“天子衣黑衣,乘玄骊,服玄玉,建玄旗”,以及“食黍与彘,服八风水,爨松燧火”等描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严格的礼仪规范。
诗篇还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如“其位北方,其日壬癸,盛德在水”,指出冬季是水的季节,人们应顺应这一规律,保护好水资源。同时,诗中提到“其虫介,其音羽”,说明冬天昆虫稀少,而鸟类的羽毛也变得脆弱。这反映了自然界在冬季的变化和生物的生存需求。
诗篇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节日活动,如“朝于玄堂左个,以出冬令”,即皇帝在玄堂举行仪式,宣布开始执行冬季的法令。这表明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季节变化的重视和尊重,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
《淮南子·时则训》不仅是一篇关于季节变化的文献,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生活智慧的作品。它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